首页 头条 哪里有那种江南小镇适合旅游??

哪里有那种江南小镇适合旅游??

一、哪里有那种江南小镇适合旅游??

推荐婺源。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安徽,江西,杭州交界处。包括著名的景德镇,还有李坑,江湾。还保持比较浓郁的水乡风情。不像是周庄,乌镇,都太商业化了。周庄,乌镇,婺源我都去过,还是婺源好。带有徽商的儒雅。

而且,临近黄山,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最重要的是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一定不能错过,逛逛小店,淘淘宝,很惬意的。

之后,还可以坐上船,顺新安江而下,听说徽商去做生意都走这条水路,现在叫千岛湖,很漂亮。船会停到游景点的岛旁,上岛后再回船上,一天时间游完,傍晚就到杭州了。还可以赶上杭州宋城晚上的节目。第二天,顺便在杭州游玩。

二、依托景区发展的旅游特色小镇有哪些

景区依托型特色小镇是指在成熟景区的边缘,以景区为核心,依托景区的客源和其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北京十渡。十渡(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国家AAAA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最大的自然风景区。

十渡镇因地制宜,将十渡国家地质公园的风景区资源作为依托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建设景区依托型文旅小镇,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旅游专业镇、市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区。

三、打造观光小镇、度假小镇的社会价值何在?

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

1.从宏观层面看。旅游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从中观层面看。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旅游小城镇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致富;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相互结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机制。

3.从微观层面看。有效解决农民带资进城(镇)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旅游小镇,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乡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服务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增加了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创业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农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升值。

4.从旅游发展看。旅游小镇是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建设旅游小镇的方式,把过去单纯的保护变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是在新形势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创新探索。将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互相融合。

旅游小镇的概念是在小镇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的,是众多小镇类型中的一种类型。旅游小镇同样是一个社会实体,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占有一定比例的小城镇,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要点;“泛旅游产业整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2、旅游小镇特点

(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旅游小镇的建设一般都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能够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事物。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不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或者是社会事物。旅游小镇的旅游资源比较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优势,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带来大量旅游要素的集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含旅游的六大要素。

(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旅游小镇内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游客提供体验娱乐服务,吃、住、行等日常生活出行服务,金融服务等。旅游产业是小镇产业发展的主导核心,对小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凝聚力的作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所占的比重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增长效率高,对小镇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旅游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政府主导在我国旅游小镇的发展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旅游小镇的分布呈现规律性,分布主要受到地域区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与大城市的距离、小镇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是否地处重要旅游线路等方面,都会对旅游小镇的分布产生影响。

3、为什么要开发旅游小镇

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旅游小镇作为促进产业提升、加速产业融合、实现扶贫扶农、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小镇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是未来几年乡村建设的重点。

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特色镇发展……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表示,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今年将在国家层面,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引导扶持1000个小城镇发展为特色镇,这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经典案例表明,旅游小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堪称是特色、魅力小镇的典型代表。旅游小镇作为魅力小镇的典型代表,在国家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

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旅游市场

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是我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度假小镇是特色城镇化的重要方式。

一、从宏观层面看。

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从中观层面看。

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旅游小城镇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致富;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相互结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机制。

三、发展小城镇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利用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依托市场化运作,把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既为有效促进城镇建设找到一条创新之路,又为区域旅游深度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新办法,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旅游小镇发展的现状

1、需求大于供给

大家都说新建的古北水镇为什么成长这么快,而且预计再有3至5年总收入会超过乌镇,这种成长性并不是我们做的有多优秀,而是我们的旅游市场太需要休闲度假型的旅游目的地。

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叫“供给侧结构性需求改革”,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旅游产品市场上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资源型观光大景区,像黄山、武夷山、九寨沟;另一类是在近期兴起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景区。两者差别在哪里?前者是门票景区;后者是复合经营景区。

乌镇景区,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占地不到三平方公里,2017年税后净利润可以达到6至7个亿,成为全国经营业绩最好的景区,为什么?因为乌镇的收入不仅仅是一张门票,更重要的是像古北水镇一样,从满足了人们度假的需要创造了度假旅游的二次和多次消费。

我们会发现,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形成,他们主要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不是为了征服景点、景区的旅游,更多是为了一种抽离、一种享受,其中最重要的是享受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文、不一样的服务。

2、概念等同于产品

因为工作关系,我在全国看了很多项目,众多项目都在“概念为先”,我个人认为故事、概念只有一种无形资源,缺了“产品化”的落地规划,以此为卖点做“地产+旅游”,很难真正形成长久的旅游市场消费。

很多人说浙江省有多少产业,但是工业产业集聚化并不代表旅游要素的生成;好多政府拿公共产品代替市场化的度假产品,比如建了湿地公园又去门票化经营,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尤其以地产化为主导的旅游地产,很难看到项目与旅游产品的逻辑关联。当然地产不是妖魔鬼怪,旅游离不开地产,但是地产代替不了旅游。

3、产出弱于投入

旅游目的地景区做的是一个整体化的旅游产品打造,是一个大型的旅游产品打造,之前必须有清晰的财务模式,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一句话,必须形成闭环。但是,我们看到许多项目尤其是政府为投入主体公司打造的旅游产品,没有把投入产出放上议事日程,往往造成一阵风过后难以为继的经营。

旅游度假小镇,特别是对浙江这样一个乡镇工业比较发达、比较早的大省来说,是继工业小镇、继农家乐“郊游”小镇之后,对地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辐射更大、带动作用更强的乡村发展的策略。读了“十九大”报告,我们更清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小镇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二、打造休闲度假小镇的发力点

1、资源的梯度开发和利用

我们第一代旅游产品紧紧扣着资源,似乎没有资源做不成产品,但是当旅游经过第二轮、第三轮开发热潮后,我们发现真正有具象的、可以落地、可以掌握的资源并不多,所以用很多的概念、很多的故事来衍生生成产品。我认为在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中间,最需警惕的就是把无形的东西通过建筑、景观构造变成有形的景区组成,我个人认为这是走不通的一条路。

有价值的资源很重要。整个古北水镇是我自己独立规划、设计的,当时北京市政府把司马台长城交给了我们公司时,我更多关注和与股东一起探讨的是:如何定位这资源秉赋的现有资源,即确定资源“利用”的方式,我规划的理念是:司马台长城不能做出八达岭长城这样的观光产品,司马台长城只能做项目的背景,在司马台长城下做度假小镇,做一个融合了旅游度假各种需求的旅游产品。所以,目前度假小镇旅游的开发,不要仅仅把眼睛盯在资源上,而是应该借助于资源把它梳理成产品内容。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旅游度假小镇是一个内容小镇,而不是一个资源小镇。

特色小镇的风潮正盛,当其被描述为变相的地产狂欢,反思的声音也随之出现,其投资属性被弱化,质疑不断。与之相应的是,在最初甚至有一种导向或误会,认为特色小镇是城乡发展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不二法门。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地方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属性的坚持是重要任务,其次是在市场机制之下的投资属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具体和细化地理解特色小镇对中国转型的综合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保证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可持续,并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资源浪费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等。

目前,就特色小镇的综合价值,我们基本的判断至少包括:

其一,特色小镇是有效推动城乡统筹的有效载体。随着城市发展规模扩大,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负荷过重,劳动力从乡村到城市单向化转移,同时城市郊区化现象严重,郊区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导致严重依赖于城市或市中心来满足工作、生活与娱乐的需求。同时,从历史根源来看,从“乡土中国”向现代化都市逐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小城镇,费孝通先生还用“人口蓄水池”来形容小城镇的人口截留作用。

而特色小镇作为一个优质的人居空间,通过在其所在地疏解一部分市民来此常住,并汇聚村落中人,农转非,就地实现人的城镇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和配置。

其二,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资源配置平台。在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和中小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市场化的机制打造特色小镇,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特色小镇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式的与国际化的,尤其是嵌入到产业链当中,至少在产业链环节上是作为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导入和产品输出的配置平台之一。

其三,作为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已成为标配,因此通过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带动全域旅游或塑造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生态,以此激活或联动分布在其周边的主打旅游业态的乡村或其他景区景点。如此,将其作为一个集散平台,既是目的地,也是集散地,这也是特色小镇对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