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航空 09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啊

09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啊

创新是航天事业成功基石

片段一:“三垂一远”模式体现中国特色

9月3日。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中心原副总工程师徐克俊告诉我们,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是发射场技术区的核心建筑,高93米,为亚洲最高的单层厂房。厂房由2个总装测试大厅、2个起竖厅以及各测试间、电源间、自控机房等组成,主要完成运载火箭的吊装、捆绑、对接、综合测试,飞船的吊装对接以及船—箭—塔联合检查技术准备等工作。厂房大门高74米,是亚洲第一门。飞船和火箭组合体就是从这个大门转运到1500米外的发射架。这一垂直组装、垂直转运、垂直测试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模式,安全可靠性好,发射效率高,发射工位占用时间短,具备空间救援应急发射能力,是我国航天发射领域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徐克俊介绍,在载人航天工程论证阶段,从事发射测试的航天人,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三垂一远”试验模式构想。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箭和飞船的状态不变,从而极大地提高火箭测试和发射的可靠性、安全性。这一新模式的采用,使产品转运时间缩短到2小时以内,发射准备时间也由以前的10至15天时间缩短到3至4天。我国航天发射测试技术一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片段二:C3I系统和蚂蚁的故事

9月5日。载人航天发射场。

记者在发测站的这几天,发测站官兵都在为9月上旬的一次卫星发射任务做准备。发测站四室主任毛永军介绍了载人航天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毛永军所在的四室是指挥通信室,是发射场的信息中心。他告诉我们,实施载人航天发射时,发射场指挥监控系统要对发射场七大系统和数千台套设施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集中处理,并以智能化辅助决策的方式供指挥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决策,数据量之大超乎想象。航天技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一种C3I系统。这一系统可对发射测试全过程及靶场的设备实施全面监控,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稳定可靠。我国航天发射技术想要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自主攻克这项关键技术。

发测站成立了以武斌、张铁林为主的攻关小组,他们将发射场20个接口系统10000多个信息流量逐一进行分析、优化和处理,编写了24套应用软件累计数百万行的程序,翻译整理的技术文献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一次次测试失败,又一次次推翻重来。三年艰苦攻关,项目小组没日没夜地泡在机房,终于,一套集指挥控制、网络通信、辅助决策、信息显示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发射场自动指挥系统研制成功。这是目前国内发射场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指挥监控能力最强的发射测试指挥监控系统,其综合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毛永军参与了C3I系统的研制工作。他告诉记者,在研制过程中,有一个“蚂蚁的故事”让他记忆深刻。当时,这个课题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在开发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关于信息交换和路由的难题困扰了他们好长时间,研制工作停滞了。一天傍晚,毛永军出去散步,在一个小花园,毛永军忽然看见两队蚂蚁交叉行进,每个蚂蚁都拖着一小块食物,互相之间居然没有干扰。毛永军突然灵感一现,大的数据包可以切割成小“信元”,这样大数据包就可以发送成功,不会丢失了。毛永军赶紧跑步回机房,把思路理清,然后把大家都叫来讨论,一个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发测站突破了载人航天发射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使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各种功能和先进技术不断完善,成为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设施设备最齐全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