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户外自驾 三年级作文春游玉屏茶花泉

三年级作文春游玉屏茶花泉

三年级作文春游玉屏茶花泉

早上,我们乘坐大巴,向春游目的地―玉屏茶花泉驶去。

茶花泉景区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景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100个高效农业示范景区之一。景区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机构组建、环境评估、项目立项、项目可研、国土用地规划审查等工作,同时制定了《2013-2017年五年景区建设行动方案》,成立了统一的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建设,明确了景区发展总体建设目标。

景区布局为“三心两轴、五区十核”的功能结构。三心是指:龙泉生态湿地公园中心、高效油茶农业观光园中心、混寨乡村旅游度假区中心。两轴是指:沿县道514景观轴、沿县道510景观轴。五区:高效农业观光区、植物景区、龙泉生态湿地公园、油茶示范区、混寨乡村旅游度假区。十核:湿地公园休闲服务核心、农业观光服务核心、植物观赏服务核心、休闲中心、农业观光体验中心、垂钓休闲中心、农林产品加工中心、油茶观光中心、混寨游览服务核心、瀑布游览服务核心。景区主要建设特色农业产品观赏区、农产品原生态加工区、油茶观光区、植物园景观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等。景区立足于贵州东大门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优势,利用茅坡多低山缓坡的丘陵地势,规划建立的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全新生态观光园景区,把农业高效产业与农业观光旅游充分结合,融生态农业观光、油茶文化观赏、生态湿地游乐、植物文化科普、稻作文化博览、侗族文化展示、户外健身活动、水体文化体验、珍禽水产养殖、CS拓展训练十项功能于一体4A级旅游景区。

然后我们去万卷楼,走了一段山路,终于来到了蜚声海外的万卷楼,矗立在玉屏公园的山腰,飞檐斗拱,雄伟壮观。檐上高悬着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万卷楼”金字巨匾,庭院中耸立着陈寿的青铜塑像,楼内陈列室里有大量陈寿生平和《三国志》的文字、图片、实物,还有黄巾大起义、董卓废少帝、结盟讨董卓……

时间如流水,一上午的春游时间就完了,我们全班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玉屏公园。

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石阡作文300字

命的人,能喝一口混浊不堪的污水,就已觉得很幸福了;而坐在办公室中的,开着空调,却为何因为纯净水不够名牌或茶泡得不够好,而闷闷不乐呢?

一位大山深处的老伯到城里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乡亲们羡慕不已,他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可是许多拥有私人高级轿车的人或许正因为自己的车没别人的高档而烦恼呢!

不少青少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还在抱怨自己的衣服不是名牌,自己的玩具、零食没有别人的多;一个孤儿或许正在沿街乞讨,在为自己的温饱,为自己的栖息之地而伤神.

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却因一次小小的误会弄得反目成仇,不欢而散;而一个亿万富翁,却独自坐在家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周边与江口、印江、思南、余庆、凤冈、镇远、施秉8县相邻。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38.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全县有耕地3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8%。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1995年被列为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行政区划

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汤山镇、本庄镇、白沙镇、龙塘镇、花桥镇、五德镇、中坝镇、河坝场乡、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

民族服饰

石阡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民族服饰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

石阡居住着仡佬、侗、苗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2%。各民族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相互融合,创造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彰显民族神韵的民族服装及装饰品。鼎盛时期,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等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工艺产品,曾畅销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东欧。

石阡民族服饰何以有如此魅力?

据《石阡民族志》记载,明清时期,县内万安乡、北塔乡(今属汤山镇)、龙洞乡(今属大沙坝乡)等地,家家户户有纺纱机,妇女织布除保证全家穿用外,还可拿到市场上交换钱粮。民国时期,县内养蚕、纺纱、织布、印染更为兴盛。县城东门外双狮子、南门外新教场、老教场和启灵观4处,栽桑80余万株。民国十五年(1926年),文庙节孝祠还开办了蚕桑学校,每年一期,培训150多人。北塔乡新场、下屯等地的成、曾、彭等姓仡佬族人,家家养蚕抽丝。县城冉、邱、徐、李等仡佬族、侗族10余户居民生产的绣花钱,除供本县外,还远销镇远、施秉、凯里等周边地区。万安、北塔、龙洞、孙家坪等地的手工土白布,除自用和县内畅销外,还销往安顺、余庆、黔南等地。

解放后,石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艺品的发展,组建了石阡民族丝织厂,购买年产线3000公斤,排须20万米,丝绸15000米,主要生产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排须、吊穗等民族服饰。自1962年开始,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畅销新疆、青海等1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东欧。当时产值已达30万元。1983年,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获国家民委、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石阡民族丝织厂还出席了国务院、国家民委组织召开的首届民族先进表彰大会。

新世纪的今天,石阡县提出了建设“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的奋斗目标,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随着楼上千年古寨、尧上仡佬族文化旅游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日趋完善,日渐稀少的筒裙、破肚衣等石阡民族服饰又逐步走向前台。筒裙,是石阡仡佬族妇女服饰,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有鳞状花纹,中段为羊毛织成,染成红色。穿戴时,许多妇女还喜欢在外罩上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穿时从头套下,同时系上绣花围腰,形成一套搭配协调、漂亮美观的民族服装。破肚衣,是仡佬族青壮年男子夏秋常穿的对襟短衫,无领,有的订布扣7至9粒,也有的不订扣子,肚子常露,故称破肚衣。另外,绣花鞋垫、荷包,刺绣背肚、披肩,挑花围裙、香包以及排须、吊穗等民族手工艺品,已成为外来客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民族服饰已逐步成为当地居民向外展示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

旅游景点:尧上仡佬族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