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道 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

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

1. 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

1、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五言·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萊垍頭條

2、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五言·出自魏晋·曹植《吁嗟篇》萊垍頭條

3、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五言·出自魏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萊垍頭條

4、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五言·出自唐·李白《赠友人三首》垍頭條萊

5、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五言·出自唐·骆宾王《早发诸暨》萊垍頭條

6、夙年追騄骥,暮节仰鹓鸾。——五言·出自唐·郑愔《贬降至汝州广城驿》萊垍頭條

7、夙驾多所迫,复当还归池。——五言·出自唐·韦应物《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條萊垍頭

8、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五言·出自唐·李约《城南访裴氏昆季》萊垍頭條

9、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五言·出自唐·李栖筠《张公洞》萊垍頭條

10、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五言·出自唐·王维《谒璿上人》萊垍頭條

11、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五言·出自唐·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頭條萊垍

12、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五言·出自唐·陈子昂《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垍頭條萊

13、流芳日不待,夙志蹇无成。——五言·出自唐·张九龄《巡属县道中作》垍頭條萊

14、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五言·出自唐·韩愈《送惠师》萊垍頭條

15、伊余负微尚,夙昔惭知己。——五言·出自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萊垍頭條

16、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五言·出自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萊垍頭條

17、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五言·出自唐·钱起《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頭條萊垍

18、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五言·出自唐·刘太真《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以继三君子之风焉》垍頭條萊

19、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七言·出自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萊垍頭條

20、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七言·出自唐·陆敬《七夕赋咏成篇》條萊垍頭

21、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七言·出自唐·杜甫《骢马行》條萊垍頭

22、又见荷开满故园,夙红昨紫俨然存。——七言·出自宋·白玉蟾《感兴二首》條萊垍頭

23、东方正气毓元身,夙禀春阳泽物心。——七言·出自宋·冰壶《寿右丞相》條萊垍頭

24、夙世曾游银世界,飞精复谒水精宫。——七言·出自宋·白玉蟾《洞庭》頭條萊垍

25、夙世已傥霖雨债,我身今结水云知。——七言·出自宋·白玉蟾《寄桂隐》萊垍頭條

26、今我不乐游四方,夙昔已具浮海航。——七言·出自宋·敖陶孙《送林伯农还鹿角山》萊垍頭條

27、岂知此心冥太清,夙世已是神霄卿。——七言·出自宋·白玉蟾《祷雨有应寄鹤林》萊垍頭條

28、夙业岂能逃马麦,穷居赖是惯牛衣。——七言·出自南宋·陆游《呻吟》條萊垍頭

29、放怀身世相忘地,夙驾山林独往时。——七言·出自南宋·陆游《生涯》萊垍頭條

30、夙士极知成殿後,吾曹所赖作司南。——七言·出自南宋·陆游《十月二四日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頭條萊垍

31、余年敢望十寒暑,夙习正须三沐熏。——七言·出自南宋·陆游《西窗睡起》萊垍頭條

32、夙兴蓐食戒山行,策蹇迢迢过故城。——七言·出自南宋·陆游《闲游》頭條萊垍

33、端居隐几学无心,夙驾入朝常正色。——七言·出自宋·苏轼《上韩持国》萊垍頭條

34、夙钦吾子诗才妙,我法行之忽逼肖。——七言·出自当代·钱钟书《戏燕谋》萊垍頭條

夙在中间的经典诗句頭條萊垍

1、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五言·出自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萊垍頭條

2、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五言·出自宋·文天祥《正气歌》條萊垍頭

3、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五言·出自宋·文天祥《端午即事》萊垍頭條

4、岂为论夙志,对此青山阿。——五言·出自唐·韦应物《夏景园庐》萊垍頭條

5、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五言·出自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萊垍頭條

6、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五言·出自魏晋·陆机《长歌行》萊垍頭條

7、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五言·出自唐·张九龄《荆州作二首》萊垍頭條

8、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五言·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垍頭條萊

9、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五言·出自唐·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頭條萊垍

10、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五言·出自唐·韦应物《伤逝》萊垍頭條

11、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五言·出自唐·徐氏《三学山夜看圣灯》萊垍頭條

12、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五言·出自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條萊垍頭

13、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五言·出自唐·张九龄《巡属县道中作》萊垍頭條

14、澡洁事夙兴,簪佩思尽饰。——五言·出自唐·吕温《奉敕祭南岳十四韵》萊垍頭條

15、卑吏夙驱策,微涓效斗升。——五言·出自唐·王湾《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垍頭條萊

16、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五言·出自唐·刘希夷《嵩岳闻笙》垍頭條萊

17、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五言·出自唐·宋之问《下桂江县黎壁》垍頭條萊

18、伊余夙所慕,陪赏亦云忝。——五言·出自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萊垍頭條

19、自笑今朝误夙兴,逢他御史疟相仍。——七言·出自唐·元稹《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垍頭條萊

20、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七言·出自唐·徐铉《病题二首》萊垍頭條

21、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七言·出自唐·白居易《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垍頭條萊

22、别诏忽惊新命出,同寮偶与夙心期。——七言·出自唐·白居易《酬皇甫庶子见寄》萊垍頭條

23、京华日日多尘土,终拟投簪话夙心。——七言·出自元·傅若金《题栖碧山为淦龚舜咨赋》垍頭條萊

24、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七言·出自清·徐灿《送方太夫人西还》條萊垍頭

25、神仙有术非不传,也要侬家有夙缘。——七言·出自宋·白玉蟾《安分歌》萊垍頭條

26、经有家法夙所重,诗无远诂独不用。——七言·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63》萊垍頭條

27、明经使者著书郎,风雨乘馹忘夙夜。——七言·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孔四著作早行》萊垍頭條

28、延和西路古槐阴,不隔朝宗夙夜心。——七言·出自北宋·黄庭坚《再次韵四首》萊垍頭條

29、忍将国难供谈柄,敢与民权有夙仇。——七言·出自清·梁启超《刘荆州》垍頭條萊

30、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七言·出自南宋·陆游《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萊垍頭條

31、我老元无夙兴事,嬾鸡啼晓恰相宜。——七言·出自南宋·陆游《鸡犬》條萊垍頭

32、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七言·出自南宋·陆游《示子虡》萊垍頭條

33、未甘闾里竟浮沉,湖海飘姚有夙心。——七言·出自当代·钱钟书《还乡杂诗》萊垍頭條

34、火聚刀林试命回,又敦夙好拨寒灰。——七言·出自当代·钱钟书《向觉明[达]属题Legouis与Cazamian合著英国]》垍頭條萊

35、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七言·出自近代·苏曼殊《本事诗》萊垍頭條

36、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七言·出自清·谭嗣同《似曾诗》萊垍頭條

本文为百问中文站长整理而成,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萊垍頭條

2. 汝州王湾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前十名

汝州王湾民俗村自然环境优美,古村落建筑和基本架构保存完好。不收费,不要门票。萊垍頭條

3. 汝州王湾景点在哪

1、王维:这是一位享誉甚隆的诗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大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二人共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因其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后人称为“诗佛”。萊垍頭條

王维的诗语言空灵,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既有音乐美,又有绘画美,因此苏轼曾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條萊垍頭

2、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條萊垍頭

3、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萊垍頭條

4、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萊垍頭條

5、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萊垍頭條

4. 汝州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

百里汝州,自古以来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历史上汝州有八大景观闻名遐迩。

崆峒山,位于汝州城西30公里处,临汝镇西南方。相传此山为广成子当年修道之处,也是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汉时称广成苑。

温泉晓霁 出汝州城向西行27公里,有一小镇曰温泉镇。此地因地下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古汤温泉而名扬古今。

岘山叠翠岘山,在今汝州市西南、汝阳县东南、鲁山县西北三县(市)交界处,海拔1165.8米。

春日桃园,“春日桃园”的遗址,就是现在的汝州市临汝镇的唐沟村。

玉羊晚照玉羊,指的是玉羊山。位于今汝州市夏店乡之西北处,是个值得一游的景点。

汝水横舟,北汝河是汝州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一年四季滔滔东流;河滩上卵石闪烁,芳草鲜美;河面上时有小舟漂过来,增添了汝河的动感,为北汝河平添了几分景色。

龙泉夜月汝州的龙泉寺是古代“汝州八景”之一的“龙泉夜月”所在地,遗址就在今临汝镇冯店村的西南。

最后一处景点是临汝镇境内的白云山脚下的古代景象。因那里有一座寺院叫“妙水寺”,所以叫做“妙水春耕”,如今,妙水寺已成为历史遗址,虽房屋建筑犹存,却无了经声钟声,泉水也大不似从前,但仍不失为汝州一景。

5. 汝州十大旅游景点

  汝州市是属于河南省直管的一个县级市。  汝州市原称临汝县,1988年8月撤县设市改为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56′–34°20′,东经112°31′–113°07′。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山,西临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交界地带。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汝州市辖钟楼街道、汝南街道、风穴路街道、煤山街道、洗耳河街道5个街道,小屯镇、临汝镇、寄料镇、温泉镇、蟒川镇、杨楼镇、庙下镇、陵头镇、米庙镇、纸坊镇、大峪镇11个镇,骑岭乡、王寨乡、夏店乡、焦村乡4个乡共20个乡级政区;下设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36个村民委员会,有4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05.6万人。2010年被河南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扩权县(市)之一。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体制。市政府驻汝州市洗耳河街道丹阳中路72号。  汝州市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中部经济实力20强县(市)之一。汝州境内焦柳铁路、207国道纵贯南北,并与陇海线、京广线连通;洛界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二广高速、焦(汝)桐高速横穿东西,并与京珠、连霍高速直接毗连;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辖区内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利。  汝州市南北山连绵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间的地貌。山地丘陵面积12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1%,平原面积3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9%。北汝河自西向东南穿境而过,境内全长45公里,宽500–1500米,有大支流9条,向南北山呈鱼翅状分布。河滩总面积约10.1万亩。汝州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的岘山为1165.8米。市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暖和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多东南风;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西北风。  汝州市旅游景点单体达到852个 ,其中优良级252个,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主要风景名胜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千年古刹风穴寺、大红寨地质公园、汝州怪坡、紫云山景区、岘山等。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久负盛名。  汝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温泉旅游城市,中国陶瓷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萊垍頭條

6. 汝州市区旅游景点大全

1、平顶山新城区的白龟山水库一带,景色不错。萊垍頭條

2、鲁山县的景区极多,如珍珠潭、大佛、画眉谷、好运谷、十八垛……山青水秀,美不胜收。萊垍頭條

3、汝州市的风穴寺、怪坡、大红寨等,也很值得一看。萊垍頭條

4、郏县的青龙湖非常适合休闲游玩。垍頭條萊

不知你可满意?萊垍頭條

7. 汝州市著名景点

小南海是重庆黔江不是汝州,小南海门80元一张。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重庆黔江区境内,县城北32千米处,面积约30平方千米,为国家4A级景区,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黔江地震),也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

8. 汝州王湾民俗村有什么好玩的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  于鹄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  赵徵明 天水人。  杨师道 字景猷,华阴人  袁郊 字之仪,朗山人,  崔涯 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  张若虚,扬州人。  刘叉,元和时人。  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人。  卢汝弼 (《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  王涯 字广津,太原人。  李约 字存博,�F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  胡令能 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尝寄家荆州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  崔国辅,吴郡人。  于武陵,会昌时人。  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  皇甫松,(皇甫)��之子,自称檀栾子。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  徐彦伯,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东闻喜人。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  温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彦弘,太原祁(山西祁县东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绩(585――644),唐朝文学家。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  柴绍(?――638),唐初将军。字嗣昌,临汾人。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贵(614――683),唐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宋之问(?――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张守圭(?――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701――760),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卢纶(748――约800),唐朝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德宗时进士,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称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郑注(?――835年),唐代绛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注家。  张彦远,唐末书画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人。萊垍頭條

9. 汝州市景点排行榜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历史悠久,是汝瓷的发源地,主要景点有:风穴寺、怪坡、汝瓷博物馆、神汤温泉、汝州学宫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穴寺,号称千年古刹,据说古代与少林寺齐名,值得一看。交通方便:在洛阳站附近的锦远汽车站,搭乘班车,即可到达。省内的郑州、平顶山、南阳等大中城市都有火车或客车通往这里。不错,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旅游城市。萊垍頭條

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北靠玉皇、南眺汝水、东倚龙山、西偎黄鹿。群山环抱,苍柏叠翠,峰峦回转,飞桥泄瀑,宝塔高耸,殿阁巍峨,是一座风光如画,久享盛名的千年古刹。 萊垍頭條

  据寺志记载:该寺创造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初建时称“香积寺”,隋代为“千峰寺”,唐朝名“白云寺”,又因龙山上有大小风穴洞,故俗称“风穴寺”。历史上风穴寺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院随时代沧桑,几经盛衰,明万历年间为鼎盛时期,曾拥有僧侣千余,土地两千余亩,禅舍殿堂三百五十多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分期整修,尤使该寺光彩焕发、面貌一新。1988年元月13日,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條萊垍頭

  风穴寺地理位置独特,营建布局特别。萊垍頭條

  (一)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山口到寺院蜿蜒三华里,隐而不露;垍頭條萊

  (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寺院打破江北寺庙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建筑格局,依山傍水而建,高低错落有致;萊垍頭條

  (三)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寺周围紫霄峰、纱帽峰等诸峰似九龙盘卧,环视四周,层峦环拱,壮若莲台,寺院正建莲台中央;條萊垍頭

  (四)冬暖夏凉,真山真水。君子、迎科、龙泉常年旱不减,涝不增,冬不结冰,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流经大面积的野生何首乌地段,色洁味甘,可与“惠山二泉”相媲美。风穴寺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风穴寺不仅自然风光如画,更重要的是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一百四十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七祖塔”,高二十四点一七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每层四角挂铃,外轮廓呈抛物线型,古朴秀丽,为全国现存唐代高塔的七分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量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建在一点五米高的砖台基上,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挑角。古朴大方,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明代的汉百玉石佛和缅甸送佛像,肃穆庄严,栩栩如生。2003年观音阁又增添三尊汉白玉像。 风穴寺的佛教传承是:唐代为天台宗和禅宗并举;自后唐长兴二年延沼禅师起,一直为禅宗的临济支。西山上的上、下塔林,原有一百一十五座,现存七十三座,元至清代皆有,且形神各异,是位居少林,岭岩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塔林。 萊垍頭條

  风穴寺周围还有唐著名诗人刘希夷先生的墓园;六百年之久,长达四百余米的八卦形古洞九妖十八洞;竹林庙、玄武庙、闻名中原的怪坡等多处景点,交通便利,食宿一体。寺内晨钟暮鼓,梵语喃喃,溶千年古建、佛教、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萊垍頭條

2. 怪坡文化苑景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风穴寺2公里,该景区由怪坡、竹林庙、玉皇山三个单元组成,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景区内宝塔高耸,殿阁巍巍,四周群山环抱,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光如画,集雄、秀、奇于一体,揽山、林、水、洞、寺于一身,是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寻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其中,姊妹怪坡是怪坡文化苑景区的形象景观和标志性景点,主坡长126米,天然连环,全国首屈一指。在怪坡上坡骑车不用瞪,开车熄火照样行,真是想停下都难!朱沟村的葛针没有钩怪坡的神秘现象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探奇揭密。有人说这是“重力位移”,有人说这是“地磁现象”,也有人说这是“视觉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怪坡披上了一副神秘面纱。萊垍頭條

.4 法行寺塔位于市区丹阳西路。萊垍頭條

  传说上古时期,汝州一代有蛟龙作祟,水患难与共严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把蛟捉住后为使蛟龙不再作祟危害百姓,便挖一口深井,将其囚于其中,井上又建宝塔一座,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法行寺塔即是传说中的“镇妖塔”。萊垍頭條

  法行寺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其塔身上下风格迥然之处,该塔塔向下方为四方形,上为八角形,塔高30米,上为九层。有说此塔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所建,也有专家认为建于唐代,有宋、金时代修缮的痕迹。萊垍頭條

  法行寺塔为长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塔基高0.7米,呈方柱体,上为9层八角形涩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顶部于塔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座;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层砌,造型奇特。九层迭涩密檐颇具宋、金特点,似为宋、金时加筑,但塔身的壁面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形仍保留有唐代风格。该塔敬有三皇姑。传说上古时期,汝州有蛟龙作崇,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用铁链把蛟龙锁了起来,并挖一深井,囚于其中,井口上压一巨石,锁链系于石上,在上边建宝塔一座镇压,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此塔就是法行寺塔。法行寺也因有此塔而俗称塔寺庙,寺前街道也取名叫塔寺街。200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法行寺塔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萊垍頭條

 5.竹林庙是汝州市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占地约10000平方米,地处沟壑之间,绿树掩映之中,山环水抱,殿堂巍巍。大殿内供奉有观世音菩萨、王母娘娘、送子观音,两侧是哼哈二将。整个建筑显得庄严巍峨,塑像形象逼真,神态端正,慈详而安宁,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天上竹林,地上少林”,传说竹林庙与少林寺相对应。庙宇呢本来是佛教活动场所,但是竹林庙虽名为庙,却是道教胜地,真是怪事多多。竹林庙的建筑主要有地狱宫、观音大殿、罗汉殿、三仙圣母殿、无极圣母殿、阎君殿、玉皇楼,督天楼等。萊垍頭條

6 四寨山位于汝州市西南与鲁山县交界处,因有四座形似轿顶的山峰而得名四寨山、轿顶山,也曾因山顶有玉皇庙而名玉皇山、水寨山等。四寨山风景秀丽、美景醉人,主峰海拔800多米,山峰陡峭、壁立千仞,峡谷幽深、神秘莫测,九女峰、擂鼓台、锯齿岭、接官梯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四寨山怀抱马刨泉,悬崖峭壁之上清泉喷涌而出,潺潺溪流逶迤蜿蜒,所过之处石潭清澈见底,瀑布悬崖高挂令人流边忘返;山上植被茂密,鲜花丛生,鸟兽出没,植物种类繁多;山上神仙洞、莲花洞、天井、枯井等天然溶洞鬼斧神工,更使四寨山锦上添花;楚长城、玉皇庙等人文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更增添了无穷的奥妙和神秘……萊垍頭條

  四寨山地处宛洛要道庙洪线东侧,交通十分便利,而又处在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及石人山景区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站在四寨山顶西望八百里伏牛山逶迤纵横,岘山美女伴夫眠之美景栩栩如生,东瞰千里大平原尽收眼底。此山物产丰富,山珍野果四季不断,民风古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胜地。垍頭條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