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游 贵州如何脱贫致富的?

贵州如何脱贫致富的?

一、贵州如何脱贫致富的?

以旅游拔除贫根,贵州早有案例。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召开,将这个贫穷的苗寨推上了旅游发展之路。

凭借西江景区独特的苗族风情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村民收入一路飙升。2007年到2016年,西江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700元增长到12300元,80%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百万元。

星星般散落在群山中的民族村寨、村落,通过各级政府、企业的大力帮扶、精心打造,成为游客们向往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多彩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不断走出大山,展现出迷人风韵,实现了文化生金,带动了村民致富。

2013年以来,全省共安排8.8亿元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100个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公益性设施建设补助或贷款贴息,向国家旅游局争取资金97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贵州通过推进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打造了13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10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扶持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发展。

快速前行的贵州旅游,成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的利器。2016年仅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就带动13.4万贫困人口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2016年12月,《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这是贵州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的新一轮全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助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二、贵州如何让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贵州“生态扶贫”渐入佳境,在这里,大生态和大扶贫“交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发展“避暑经济”。山堡村有贫困户34户,如今有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其他的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吃上了“旅游饭”。陆国顺盯准机会养殖起香猪。他说:“去年卖了9万多块,现在还有200多头,餐馆和避暑的客人抢着买。”

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多措并举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到脱贫攻坚中。仅在山堡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一半的人家有了私家车。同时,贵州实施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扶贫工程、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扶贫十大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增收脱贫,确保到2020年,通过生态扶贫助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其中,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将覆盖5.2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在铜仁市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6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从贫困户中产生。村民胡永江家因病致贫,去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好巡山工作,一年下来有1万块收入。”他说。过去,村民烧火用柴,还有的烧木炭增加收入。而这些,现在已被山地旅游取代,一些村民开设农家乐,挖掘民俗文化,开发地方菜品,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三、贵州精准扶贫“1+10”配套文件有哪些新招,实招

实施精准扶贫“十项行动”有以下几招: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

(二)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

(三)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到2020年,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142万人全部迁出。

(四)教育扶贫行动。大力推进“四项突破”工程和教育“9+3”计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

(五)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

(六)财政金融扶贫行动。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基建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扶贫投融资平台,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和县级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

(七)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八)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聚合各类资源实现与全省9000个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九)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麻山、瑶山、月亮山专项扶贫行动计划;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扶持政策;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制度。

(十)党建扶贫行动。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支“两委”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健全贫困村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稳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