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以下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  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以后一路下滑,并且至今仍未看到企稳迹象。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以下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  2017-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征更加明显,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从速度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7%,虽较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有所放缓,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现从四点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现状。  1.我国已经从“工业化中期”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生更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最主要的战场以及研发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等。上述结构性变化交织在一起,就导致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增长率出现明显下降。  2.“中国模式”向常态增长模式转型。本世纪前10年是“中国模式”大放异彩的黄金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发展模式的潜力逐渐消耗殆尽。“中国模式”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如:随着发展差距的缩小,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行不通了;“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制约;公民参与意识增强,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等。  3.人口红利消失,“未富先老”威胁凸显。早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就已出现下降趋势。我国是在尚未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老年人口的持续快速增加、青年劳动力数量的持续下降,将给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发展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如:社会储蓄率下降、投资减少;消费心理趋于保守、创新动力削弱;养老负担加重、财政可持续性下降等。  4.国际分工格局发生变化,规则竞争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快速削弱,国际资本基于劳动力成本调整产业布局,把许多设在中国的加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我国已经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这对于我们的产业布局、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受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外市场连续走好,各项经济调整政策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保持适度乐观。我国宏观经济现状指出,全球经济回暖趋势进一步稳固,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好;国内创新创业动力作用显现、制度红利释放发展活力和创造潜能,以及放管服等改革推动经济新增长;雄安新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正形成新的经济动力;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推动市场重塑信心,带动社会加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由于近年来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较快,2020年更是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导致居民消费复苏十分缓慢。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由2019年末的55.8%上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64.1%。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居民杠杆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粗略估算当前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十分接近美国。另外,2018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经济增速,显示居民收入增速仍处于趋势性下行通道。以上均不利于消费进一步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放缓。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鉴于2021年经济将延续复苏,宽松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退出,中央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将调降,城投企业融资也很可能出现收紧,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大概率出现下滑。房地产投资方面,鉴于近期房地产监管政策不断升级,房地产企业融资持续收紧,预计房地产投资也将出现下降。制造业投资方面,鉴于国内经济仍将持续复苏,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维持增长。然而,考虑到制造业投资占比相对有限,即便是制造业投资继续增长恐难以对冲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出口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有利于外需继续增长。尤其是拜登政府可能将出台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国对美出口可能将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鉴于新兴经济体获得疫苗的难度依然较大,实现大范围接种需要的时间更长,预计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国将继续获得来自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替代订单。然而,考虑到当前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已经处于近年来高位,预计难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综合上述分析,由于基数原因中国经济在2021年上半年有望出现高增长,但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边际走弱的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约为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