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会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

一、少数民族的有哪些节日风俗?

1、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9、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10、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二、节日风俗有哪些?

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霄节、龙头节、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下面就我家乡各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一一向大家介绍。

1.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过年的习俗很多,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要贴春联、吃团年饭、祭祀和守岁。当新年到来之际,要燃放烟花爆竹“接年”,年初一要吃汤圆和年糕,象征团团圆圆、生活步步高。长辈还要给晚辈发“利市”(红包),图个顺顺利利之意。春节的庆祝活动很多,拜年、舞狮、耍龙、举办文艺演出等等,庆祝活动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三、宁波有哪些节日风俗?

1、舞狮: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队,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

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狂舞狮子在中间嬉打、咬打、抢灯等动作,四周围观群众。

2、赛龙舟:城乡赛龙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举行,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

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当比赛开始时,划船人员头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于龙舟前身敲锣指挥,服装与龙舟同色,一声鞭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闹,先到终点者为胜。宁波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四、大连节日风俗有哪些?

正月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 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每年正月初二在大连星海广场举办。节日活动丰富多采,有彩灯冰雕汇展、烟花焰火表演、风味美食品尝、花卉奇石展销、趣味游乐绝活绝技、杂技曲艺等。

游客也可亲手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全国名小吃一条街、手工艺制作一条街以及旅游商贸等娱乐活动,倍受中外来宾和大连市民的欢迎。

四月龙王塘水库樱花节 每年的四月中下旬,龙王塘水库的樱花都要争相开放,预示着大连春天的来临。

龙王塘水库坐落在旅顺龙塘镇官房村北,龙王塘的樱花非常有名,如此密集地种植这样大面积的樱花,在全国都是少见。据说其中有一颗樱花树曾经郭沫若考证为全国最大。 此外园中还有一株举世罕见的星花玉兰。北方常见的玉兰只有6片洁白如玉的卵形花瓣,是单花;这株星花玉兰,却有18到20几片花瓣,似舒展的菊花丝,正面乳白色,背面中央有一条淡紫色的细纹,甚是奇特。 五月大连赏槐会 大连素有“东方槐城”之美誉,每年五月槐花盛开,满城飘香,美丽的滨城而更绚丽多姿。一年一度的赏槐会就在这最美的季节里举行。每年的赏槐会都是人山人海,令人瞩目。

游人可赏槐看花领略槐乡风韵、重温童年放风筝的乐趣。赏槐会前一般都将举行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七月大连啤酒节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啤酒节每年夏季8月在星海广场举行。 大连的啤酒节场走大众化的道路,门票白天为5元,晚上为10元,并且有三天的免费。 啤酒节包括啤酒厂商搭台展示、啤酒迪斯科广场、啤酒文化展、啤酒竞饮大赛、摄影比赛等主要活动内容,啤酒行业峰会、啤酒知识大赛等项活动。 八月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 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国际性艺术展会,是中国四大艺术博览会之一,每年八月份在大连举行。 博览会的突出特点是四大主体活动同时登场,即国际艺术博览会主展场、国际中国画年展、国际中国画精英年会、博览会精品拍卖会。届时,数以万计的艺术佳作一起涌进滨城,为人们提供了欣赏、收藏和陶冶情操的良机。 九月大连国际服装节 “吃在广州,玩在上海,穿在大连”。改革开放以后流行“北京人什么都敢讲,大连人什么都敢穿”的谚语,充分说明了服装是大连最靓丽的名片之一。 创始于1988年的大连国际服装节被外国友人戏称为“大连的狂欢节”,是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经济文化盛会,届时名人、要人、名模、歌星、影星云集,世界艺术精英登台献艺,热闹异常。您可购入场券自由参加,结识名流、领略艺术真谛,甚至尝试参与商贸。 十月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田径和足球一样,是大连人喜爱的体育活动,大连是中国著名的“田径之乡”,多位世界冠军在此诞生。 自1987年开始,每年10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举办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国外马拉松赛好手参加,成为大连体育旅游的一个代表项目。1997年,经国际田联认可,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已正式成为国际赛会。 十一月大连国际冬泳节 冬泳节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旅游管理中心主办,共设34项大奖,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

主要以普通市民即可以进行的海上娱乐项目为比赛内容,同时还将举行海滨彩车巡游、海上开幕式和广场晚会等艺术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冬泳爱好者,参与人数可达万余人。 十二月冬季购物到大连 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大连举行,为了繁荣大连冬季商业,激发新的商业契机,由大连市政府牵头,由大连几十家商场、酒店联合参与此项活动。

除了各个商家的大幅度打折酬宾活动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冬季购物到大连”为银装的大连添几分盎然的春意,同时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姊妹节姊妹节在每年农历的3月15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又有”姊妹饭节”之称,盛行于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一般持续三天。

2011年4月17日,农历3月15日,星期日为苗族姊妹节。

龙船节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龙船节在苗语中叫做”咋瓮”,是划龙船的意思。

2011年6月25日,农历5月24日,星期六起为期三天是2011年苗族龙船节。

关门节关门节在每年傣历的9月15日(农历6月)。

关门节与开门节同是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典型的、浓郁的宗教主义色彩。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6月24日或25日,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但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为期三天。

2011年7月24日,农历6月24日,星期日为2011年彝族火把节。

赛马节赛马节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方不同而略有差异。

赛马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集会,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

在所有民间传承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摸奶节摸奶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鬼节(中元节)前一天开始,至农历16日这三天,除了烧纸祭奠”好兄弟”之外,鄂嘉镇上的年轻男男女女们,必须遵守”摸奶节”的规定,是男人就高兴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被摸。

2011年8月13日,农历7月14日,星期六为2011年彝族摸奶节。

穷人节穷人节在每年藏历的七月份(公历9月),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继彝族的摸奶节后又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民族节日。

2011年9月23日,农历8月26日,星期五为2011年穷人节。

开门节开门节在每年傣历的12月15日(公历10月15日)。

开门节与关门节同是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典型的、浓郁的宗教主义色彩。

2011年10月15日,农历9月19日,星期六为2011年开门节。

苗年苗年在每年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

其中尤以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贵州省雷山县城苗年最为出名。

2010年11月9日,农历10月4日,星期二为2010年苗年,同时这一天也为13年一度的鼓藏节。

彝族年彝族年在每年公历的11月20日,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

2011年11月20日,农历10月25日,星期日起是为期三天的2011年彝族年。

驱鬼节藏族驱鬼节在每年公历的12月29日,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

驱鬼节这一天会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各个寺庙也都会有类似的这种活动,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驱鬼消灾,保平安。

2010年12月29日,农历11月24日,星期三为2010年藏族驱鬼节。

六、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三月三歌会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汉族地区的玉林市,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歌会,已连续举行了五届,三月三山歌会响彻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抢花炮活动,已连续举行第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乡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锡伯族抹黑节 

抹黑节,是新疆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按风俗,谁在这一天里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他就会不吉利。据民间的传说,抹黑节的用意是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保证大丰收。锡伯族人民把这一活动作为象征五谷丰收的节日沿革了下来。 

女儿节 

七夕又是女儿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另外还有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 “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中国女儿节的说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 “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酥油灯节 

酥油灯节也叫酥油花灯节、花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日,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人们白天会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后则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最高的有近十米,低的也有五六米,上面放着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象,人们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花架下,人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在这一天,所有的藏民都会吃土巴(猫耳朵),然后点燃酥油灯。今天也在异地的北京过了燃灯节,都约在党校东门的双月楼,自己做土巴吃;加起来共有22个人,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时间。期间,有的人和面,有的人催促师父烧水,有人开始做起猫耳朵。自己动手制作的土巴,虽然没有办法与家里的比,但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都吃得很开心,玩的很开心。愿所有的朋友:恰瓦朗卓勇巴修。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该节日形成初期, 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瑶族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兄妹俩向祖娘诉苦。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望果节是藏族人们一年一度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过了望果节便开始紧张的秋收秋种。 

更多其他少数民族特色节日:傣族关门节、开斋节、布朗族厚南节、怒族仙女节、塔塔尔族古尔邦节、丽江纳西族棒棒会、独龙族卡雀哇节、白族三月街、苗族苗年、锡伯族抹黑节、布依族查白歌节、京族唱哈节、塔吉克族迄脱乞迪尔节、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吃新节、满族颁金节、云南彝族插花节、蒙古鲁班节、蒙古祭敖包、六月六节、四月八、苗族跳花节、藏族藏历年、水族端节、瑶族耍歌堂、塔塔尔族古尔邦节等。 

七、台北风俗节日有哪些?

台北是中国的,自然很多风俗节日和中国是一样的,比如他们风俗节日同样包括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风俗节日,如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等

八、传统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给压岁钱。

清明节扫墓,放风筝。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吃重阳糕,插茱萸。

腊八节喝腊八粥。

冬至吃饺子。

九、50 龙口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写春联。春联又称对联,古称门贴、桃符。《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门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春联出现于五代,宋元始有发展,明清更加兴盛,沿袭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每逢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龙口民间家家户户贴春联,一派祥和吉庆的节日气氛。  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龙口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除夕,在庭院、居室内贴上几个“福”字,以求福运临门。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福气已到。  剪窗花。窗花,又称剪纸、窗染花。剪纸在龙口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单色窗花逐步发展为彩染多色窗花,代表作品是金鱼。各种金鱼配以荷花、水草,贴在窗上,阳光一照,满堂生辉。每逢春节,心灵手巧的妇女将纸张剪成漂亮的图案,贴到窗上。龙口剪纸作品大多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风格淳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买年画。过年,家家都贴几张年画。旧时冬至之后,黄县城内便增添了许多画棚,这些画棚随市而肆,人们赶集时到棚内看年画、买年画。这些年画多来自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潍坊杨家埠,主题大多反映追求美好的生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既美化居室,又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请门神。龙口古俗,过年请门神。民宅的门神起初为神荼、郁垒,唐代以后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等。龙口人为敬祀司家之神,在大门外神像两侧建有神龛,供祀门神,每当岁末,更换门神。民国以前建造的大门楼两侧的墙上,还保留着神龛,有的人家正月十五元宵节还在里边点萝卜灯呢!  蒸饽饽。辞灶以后各家便蒸、炸、煮、炒,准备过年的饭食,习称“蒸饽饽”、“蒸大饽饽”。蒸的是光头饽饽、大枣饽饽、豆饽饽、菜饽饽、太阳饼、面鱼、年糕等。炸的是丸子、鱼、花。煮的是猪头下货、鸡肉杂碎等。炒的是干货,有花生、瓜子等。  过除夕。除夕夜最为热闹,人们要辞旧迎新。准备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子女从四面八方归来,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晚上有守岁的习俗。这天晚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不少人家彻夜未眠,有的刚过半夜就起来,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者给小辈压岁钱。  吃饺子。更岁饺子必需在腊月三十下午包好。包饺子时,在馅里放进红枣、花生、板栗、硬币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甜蜜、身体长寿、大吉大利、财源广进。除夕夜吃饺子,取其新旧交替之意。若是饺子煮破了,说“挣”了,寓意挣钱了。

十、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有哪些?

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