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道 海洋经济总产值与增加值有什么区别

海洋经济总产值与增加值有什么区别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一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加大对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究等领域产业的支持力度。管理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区。
二是提升海洋产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重点加强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等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撑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监控和生态灾害管理,定期开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逐步实施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海上溢油、赤潮、绿潮、海洋核辐射等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典型海洋生态区的综合整治和修复,加快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四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做好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运行工作。继续组织实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南中国海海啸预警系统建设等国际项目,进一步推动《南海及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2011-2015)》,吸纳发展中海洋国家参加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计划,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基础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培养海洋人才。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在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科技研发、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我国海洋运输发展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八五”“九五”的10年间,我国海洋运输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船队规模不断扩大,运输量稳步提高,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吞吐量逐年上升,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大型航运和港口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船舶方面,“九五”末我国沿海和远洋运输机动船分别达到1.02万艘、3058.9万吨和1183万千瓦,平均吨位和平均功率分别增长19.7%和14.8%。我国大陆船公司拥有的海上商船数量,占世界海上商航总量的5.4%,排名世界第四。我国两个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中远集装箱公司和中海集装箱公司,其集装箱船舶拥有量分别居世界第7位和第15位。
  运输量方面,我国海洋货物运输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0年,海洋货运量达到5.36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22183亿吨公里。海洋货运量在“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8.0%,“九五”期间为10%;“九五”期间,海洋货物周转量虽然年均增长率由“八五”期间的8.1%下降到7.5%,但其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43.3%上升到2000年的49.9%,进入快速、平稳发展阶段。
  集装箱运输近10年来发展最快、成绩最显著。从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开辟了我国第一条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航线,我国海洋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1978年集装箱远洋运量为1800标准箱,1990年达到130万标准箱,2000年则达到827万标准箱,后1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达到20.3%,远远超过世界6%~8%的平均水平。
  作为海洋运输枢纽的沿海港口,也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15年的努力,沿海港口共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82个、中级泊位85个、小泊位247个,新增吞吐能力..2亿吨,港口的通过能力得到很大改善。20世纪80年代中期沿海港口外贸船舶平均每艘次在港停泊时间为11.1天,20世纪90年代初为4.3天,“八五”末为2.7天,“九五”末下降到1.6天。与此同时,港口吞吐量稳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港口的外贸吞吐量仅为5900万吨,1990年达到1.66亿吨,2000年已达到5.2亿吨,后10年年均增长12.1%。与外贸密切相关的集装箱吞吐量(远洋和近海合计)的年均增幅更高达31.7%,2000年达到2000多万标准箱。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港口企业在世界港口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9年以前,我国沿海港口中只有上海港吞吐量超过亿吨。
  到2000年底,上海港突破2亿吨大关,成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八的港口。如今广州港、宁波港、天津港、秦皇岛港也跨入亿吨大港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