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球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剧增、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给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的健康、稳定发展,人类迫切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为寻求一种新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种模式可以达到环境和资源都能承受的程度。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三个方面。参考《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质,即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整体,以协调和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二、什么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如果弄清了影响旅游度假地寿命长短的因素并做出明智决策,就可以达到长期经营的目的,因而产生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目前,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综合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1980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巴特勒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变化的过程,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个水平,而是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演变,游客数量也是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他用一条近S形的曲线来说明一个旅游地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状况,将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分为: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复苏(或衰弱)阶段六个不同时期。

此外,针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衰落(复苏)阶段,不同的学者结合各自研究实际,对巴特勒模型提出了修正,指出了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的五种情况,从而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A曲线:深度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增加和市场扩大;B曲线: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的保护,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C曲线: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D曲线:过度利用资源会降低竞争能力,从而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E曲线: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如果衰退时间持续太久,旅游地在难题解决之后对多数旅游者都不会再有吸引力(图6-1)。

三、第二章旅概简答题,什么是旅游需要?何为旅游需要原理

  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旅游行为而获得满足的一些基本需要,尤其是精神性和社会性的需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周末或假期寄情山水,开阔心胸,释放压力;或者到风俗文化相异的地方游览采风,满足了其增长见识的需要;或者和不同的朋友通过旅游而增加交流和理解来满足感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都属于旅游需要。

  旅游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特殊表现,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由于对旅游活动及其要素的缺乏而产生的一种好奇心理状态,即对旅游的意向和愿望。

  旅游需要的主体是旅游者,包括现实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象是旅游,包括旅游活动本身及其旅游涉及的诸种要素。凡是以旅游为对象的需要都是旅游需要,而不是仅仅限定在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愿望与要求。旅游心理学要探讨的是旅游行为究竟源于人们的哪些需要,以及旅游行为可以满足人们的哪些需要。

  《旅游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科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获得关于旅游现象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自身的起源、形态、结构、特征、性质,以及与社会其他有关方面的关系,并对此做出解释;深刻领会和掌握“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两个基本原理(事实上,本课程对旅游现象的解释,都是在对这两个基本命题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转换学生在旅游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中的传统思维方法,即旅游现象的研究必须围绕旅游者的需要为中心展开,必须把它放在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背景上来考察。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旅游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当前,该课程(原课程名为《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大多单纯阐述旅游服务诸行业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发展要素等问题,缺乏深度的理论探索,失去了作为对旅游现象宏观层次理论探讨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的性质,而陷入了“部门经济”的泥潭。其教学内容大体上包括旅游发展史、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的作用与影响等,在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上没有大的变化。学生刚入校,听听这些内容,可能还有兴趣,但一到高年级,就觉得这些内容有些简单肤浅,似乎这门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以后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学内容都是重复的。《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同旅行社经营管理、现代旅游饭店管理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等,都多重复讲授,而且后者讲得更深入、更系统、有理论、有公式、有实践案例。为此,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中,我们把该课程特更名为《旅游学原理》,并打破了沿用已久的教学内容体系,除了过去已有的教学内容外,引入了旅游体验、旅游流、旅游支持、旅游效应、旅游现象的运行范式及发展范式等内容,从而使旅游学理论体系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发展,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旅游学与旅游学科

  一、旅游学和旅游学科的概念

  二、旅游学、旅游学科与旅游发展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问题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的研究任务

  三、旅游学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

  第五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性质和特征(6学时)

  第一节 旅游现象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1学时)

  一、人类早期旅行的出现

  二、中古近代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及其意义

  四、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第二节 旅游现象运行及发展的基本范式(2学时)

  一、旅游现象运行范式

  二、世界旅游发展范式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2学时)

  一、旅游的本质规定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三、旅游的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概念(1学时)

  一、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

  二、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10学时)

  第一节 旅游者(3学时)

  一、旅游者的界定及统计标准

  二、游客特征的描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2学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旅游业(5学时)

  一、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及决定因素

  二、旅游业的行业构成

  三、旅游产品

  第四章 旅游形成机制(6学时)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1学时)

  一、旅游需要

  二、旅游动机

  第二节 旅游需求(1学时)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二、旅游需求的特点

  第三节 旅游决策(4学时)

  一、旅游决策模型

  二、个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

  三、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

  第五章 旅游体验(6学时)

  第一节 旅游体验基本概念(2学时)

  一、旅游体验的概念

  二、旅游体验的内容及特点

  三、旅游体验的质量

  第二节 旅游观赏(1学时)

  一、旅游观赏的概念及特点

  二、旅游观赏的心理要素

  三、旅游观赏的过程

  四、旅游审美对象的表现形式

  五、影响旅游观赏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交往(1学时)

  一、旅游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二、旅游交往发生的情境模型

  三、旅游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及交往原则

  四、旅游交往中的角色扮演

  五、旅游交往中的模仿行为

  第四节 旅游消费(2学时)

  一、旅游消费、旅游者消费及其特点

  二、旅游者消费的构成

  三、旅游者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 旅游流(8学时)

  第一节 旅游流的概念与特点(2学时)

  一、旅游流的概念

  二、旅游流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式(2学时)

  一、旅游流的形成

  二、旅游流的运动模型

  三、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流运动的实证分析(4学时)

  一、世界国际旅游流运动的区域空间格局

  二、中国入境旅游流的运动特征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的运动特征

  第七章 旅游效应(4学时)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概念与类型

  一、旅游效应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二、旅游效应的类型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

  一、影响旅游经济效应的因素

  二、旅游的经济效应

  三、旅游经济效应评价

  第二节 旅游的环境效应

  一、环境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二、旅游的环境效应

  三、旅游环境效应评估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一、旅游与接待地社会发展

  二、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 旅游社会支持(4学时)

  第一节 旅游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一、政府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二、社会其他部门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三、旅游组织和团体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旅游发展(6学时)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概述(2学时)

  一、发展中国家概况及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旅游运行简况

  第二节 中国的旅游发展(4学时)

  一、中国旅游发展基本国情

  二、中国旅游发展的特殊形态

  三、中国旅游发展演进

  四、中国旅游发展变化及趋势

  五、中国旅游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