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游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哪些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哪些

景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1.旅游需求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已经从1978年的不足250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0多美元,旅游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21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也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同时,我国公众假日、休息日(不含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共115天,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目前我国每年人均出游次数只有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左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突破6000美元,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区域的一大批中等以上城市的人均GDP则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历史大国和人口大国,是划时代的历史转折。由此,必将带动旅游需求的强劲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到2020年将达到50亿人次,以现有大大小小2万家景区的规模和接待能力而言,景区供给不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2.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时期,国家旅游局将计划投入20多个亿的资金重点用于景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正在编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也将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重点内容之一。农业、文物、林业等部门的相关投入,也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地方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1年仅各省级旅游部门用于旅游项目的资金就达20亿元,其中至少60%用于景区的投入。如山东、湖南、河北等省旅游局联合省交通部门完成了省内高速公路对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标识设置。河北省单列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单位进行奖励,南京市江宁区对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奖励达1500万元等。三是金融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旅游局先后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均把景区作为支持的重点;仅中国农业银行“十二五”时期对旅游项目的授信额度就达5000亿元。各地金融部门也明确将4A级以上景区列为重点支持的对象。据了解,河南等一些省旅游局也与本地银行签署了金融支持协议。证券部门也在加大对景区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

  3.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到2015年,将新建铁路营业里程2万多公里,新建高速公路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40多万公里,民用机场50多个,沿海港口深水泊位500多个,投资总量达上万亿元。届时,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铁路实现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基本覆盖,高速公路实现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基本覆盖,民航实现对全国83%人口的覆盖。同时,以景区为重点依托的支线公路和支线机场也将加快发展。交通设施的持续改善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旅游旅行条件。

  4.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外需疲软,内需不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不利挑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景区作为绿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整个社会发展旅游、开发景区的热情高涨。近期,山东省召开了全省旅游重点项目现场会,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景区为主的综合类项目;江苏省常州市启动了“510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包括旅游在内的五大类58个项目,旅游项目以景区项目为主;甘肃省新近了成立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将景区作为投资发展的重点。据初步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旅游景区投资快速增长,共完成投资247亿元,居各项旅游投资的首位。以主题公园为例,近三年全国主题公园计划投资800亿元,涉及173个项目,其中,总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有104个,上10亿元的项目有20个。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及问题、新形势下中国旅游 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一、各级政府应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于新形势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发 展规划,加强宏观管理.二、旅游产业要摒弃固有的个别利益观念,放弃恶性竞争,高瞻远瞩,做大做强,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三、从中国旅游业的弱项入手,积 极开展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研制,加大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适应旅游者对旅游商品需求差别化的新形势.四、树立中国良好的旅游形象,加大 旅游促销比例,扩大国际知名度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及问题、新形势下中国旅游 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一、各级政府应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于新形势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发 展规划,加强宏观管理.二、旅游产业要摒弃固有的个别利益观念,放弃恶性竞争,高瞻远瞩,做大做强,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三、从中国旅游业的弱项入手,积 极开展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研制,加大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适应旅游者对旅游商品需求差别化的新形势.四、树立中国良好的旅游形象,加大 旅游促销比例,扩大国际知名度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那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资源要素分散。 旅游资源普遍存在空间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够、多数资源单体规模不大、精致度偏弱、震撼力不强等问题。同时,旅游资源同构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个性特色和足够吸引力。

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市场化存在障碍。相比其他产业,受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导致产业市场的理性发展不足,产业市场价值单一。

四是产业价值挖掘存在制约。目前,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比较困难,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所以我国旅游业从总体上看,存在产业投资模式创新不足,尚未形成信息链、产业链、人流链、资金链的完美结合,产业多元化价值、产业品牌价值及产业国际化价值都未充分挖掘。

五是产业发展融合不足。当前,“旅游+”渐成热词,旅游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我国已步入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代。但是,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产业与区域资源融合、产业与资本融合、产业链与协同链融合、产品链与价值链融合、国际与国内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

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5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5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5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

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C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三、缓解我国旅游贸易逆差措施

(一)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要依靠人才优势。且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靠大量高素质 的人才。因此,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专业人员和经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已势在必行。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要适应逐渐缩 短的知识更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综合型人才。为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注意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虽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量”上已经达到“旅游大国”的水平。但在“质” 上。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