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会 中国近代旅游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近代旅游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一、中国近代旅游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陈光浦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后于1927年正式更名“中国旅行社”。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于1923年8月,正式宣告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也就是日后的中国旅行社前身,近代中国旅游业由此萌芽。由银行家陈光甫创建。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它并不是独立机构而是设在了银行下面。而从时间上看,这已经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创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后近80年的事了。

扩展资料:

刚开始营业时,上海银行旅行部人员不多,其主要以代售国内外火车及轮船票为主。后来,因为前来办理购票、接洽事宜的人越来越多,旅行部遂于1924年1月迁至四川路,以扩大发展。

1927年6月1日,经上海银行董事会批准,旅行部从银行独立出来,并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1928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核准了中国旅行社的“元号旅行业执照”,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拿到旅行业执照的旅行社。

值得一提的是,初创时期的旅行部及中国旅行社虽然业务繁忙,但其实都是亏本的,而且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有盈利的前景。

在陈光甫与社里同仁的群策群力之下,中国旅行社不但在与外国旅行社的竞争中立稳了脚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其发展势头非常可喜,并逐步扭亏为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光甫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陈光浦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后于1927年正式更名“中国旅行社”。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于1923年8月,正式宣告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也就是日后的中国旅行社前身,近代中国旅游业由此萌芽。由银行家陈光甫创建。

中国的旅游标志是“马踏飞燕”。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6年“马踏飞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中国近代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是中国旅游经营机构的建立。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附设了旅行部。1927年7月旅行部独立,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二、目前,我国旅行社分为 、 、 等类型。

中国旅行社主要分2大类:国内社,国际社,国内社就是只能操作国内旅游,国际社就是可以操作国际旅游,而国际社又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既可以做出境,又可以做入境,简单说就是既可以组织中国人到外国去玩,也可以接待外国人到中国来玩,另一类就是只能接待外国人到中国来玩,不能组织中国游客到外国去!

旅行社分类,是国家旅游局根据旅行社接待旅客种类

(包括外国游客、港澳台胞、华侨及国内游客等)及旅游线路业务分工负责,加强待业管理及分类管理实施的。国家旅游局的>中规定:

一类旅行社

经营招揽或接待外国旅游者华侨、香港、澳门、台胞

来中国的旅游业务。

二类旅行社

经营接待外国旅游者及华侨、港澳来中国的旅游业务。

三类旅行社

经营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业务。

上述规定清楚表明,旅行社的分类,实行上并不按旅行社的优劣来划分,而是按其业务分工不同而来分类。三类旅行社是经营国内旅游的专业单位。近年国内旅游业务迅速发展,为了让国内游客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一、二类旅行社也纷纷成立国内部,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形成国内旅游的竞争形势。游客选择旅行社的可靠与否,不应只看一、二、三类旅行社,而应按其经营范围中,是否有旅游局审批的旅游经营许可证;是否已交纳旅游质量保证金;是否有足够的公章发票、严格的管理、及线路行程、报价、商标、保险、导游等一系列待业规范管理。选择了可信赖的旅行社,一旦有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旅游计划的实施,旅游者也可得到适当的、合理的赔偿,而不致于投诉无门,浪费钱、财物及精神受损。

三、中国国旅的发展历程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广州等12个城市成立了分支社。成立之初,国旅总社是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当时,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实际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

1957年底,国旅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设立19个分支社,国旅的接待业务网络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主要以政治接待为主。

1958年1月,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

根据当时我国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国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划归当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国旅总社对分支社由原来垂直领导关系,变为业务指导关系。国旅系统在对外宾开放城市增设了分支机构,增加了旅游线路,扩大旅游者的游览、参观范围,到1958年底发展到35个分支社。

1958年6月,国务院下发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关于筹设国际旅行社分、支社机构的报告的批示。

1964年7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的前身)成立,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外招徕用国旅总社的牌子,对内行业管理行使国家旅游局的职能。至1966年,国旅系统发展到46个分支社。

1982年,国旅总社与国家旅游局开始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分署办公和经营。

198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国旅总社为企业单位。从此,国旅总社从原来归口外事工作转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大型旅游企业。

1989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成立。1992年,国家经贸委批复同意成立中国国旅集团,国旅总社为集团核心企业。

1994年,国旅总社被国务院列为“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

1998年,国旅总社被列入520家国家重点企业。

1998年底,国旅总社与国家旅游局脱钩,进入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

2000年,国旅总社成功地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加入世界旅游组织(WTO);国家工商向国旅总社颁发了中国国旅集团证书。

2001年,国旅总社被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第219名,旅游业第1名,并分别进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人均营收、人均利润前100名。

2002年,国旅总社被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第243名,旅游业第1名。

2003年,国旅总社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

2003年底,国旅总社与中免总公司企业重组。

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举办的《2004年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 具价值品牌》,“国旅”品牌名列第53名,旅游服务类第1名,品牌价值达88.81亿元。

2005年,向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人民捐款20万元。

200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由美国《蒙代尔》杂志社举办的“全球企业领袖年会”和“蒙代尔全球旅游业500强颁奖典礼”活动评选中,国旅总社进入“2006年蒙代尔全球旅游业500强”入选企业之列。

2007年,国旅总社荣获北京市首批5A级国际旅行社。

2008年,国旅总社改制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

2010年,全国百强旅行社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