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游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指?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指?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

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二以”到“四位一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拓展资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乡村都变成城镇,也不是要把农民都变成市民,而是要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促进城乡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均衡化,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驱动力,仍然在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将乡村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格局中理解,才能从全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经由“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背景。200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取得突出成效,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了市民化。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除了带来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国的城乡关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趋势十分明显,扭转了农村劳动力、人才净流出的格局。此外,随着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藩篱正在逐步打破。城乡关系开始慢慢从城市对农村资源的“单向吸纳”转向城乡之间的“双向对流”。

当前,县域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城镇化节点的吸纳能力来看,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镇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小城市的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61.9%。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镇将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县域城镇化也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县域内已经形成了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

目前许多县域,甚至包括许多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趋势十分明显,一部分经济收入较高的返乡农民工通过“打工挣钱、县城买房”的方式实现了县域城镇化,教育、医疗和婚姻等因素是他们选择在县城买房的直接原因。县域城镇化有着很强的代际分化,即使那些已经进城买房的家庭,老人也很有可能还在农村,呈现出家庭在城乡之间“撑开”的格局,这些进城人口也成了在村庄和中小城镇、县城流动的城乡“两栖”人口。人口在县域内不同城镇节点的分布和城乡之间的两栖流动,将是未来中国城乡关系格局中的常态。

除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县域内的产业也呈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乡村产业是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元产业体系,许多农村都发展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或者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业、服务业。这些乡村产业很多都是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形态,是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结果。许多地区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劳动力发展了新业态。在新技术应用的背景下,许多地区也通过“数字下沉”和“产业升级”方式,发展了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乡村产业。随着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通畅,乡村产业将更加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也将不断涌现,乡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

乡村不是孤立的乡村,是城乡融合体系中的乡村。乡村振兴要立足于县域融合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和机制体制。县域是城乡融合的基本单位,对协同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关键作用。新时期,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眼于县域,落脚于县域。应该科学制定城乡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夯实旧基建基础、补齐新基建短板;通过土地、产权等制度改革,实现县域内的要素自由流动;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将乡村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格局中理解,才能从全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早在2005年,我国就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关系方针,到2018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再到此次重申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杜志雄说,“从2018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发布,都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一直在着力推进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并以此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杜志雄认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一个完善且系统的战略,“有方法,有目标,措施和目的统一在了一起。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新型关系,其方法,则是工农、城乡之间的互促、互惠、互补、协调发展。”

在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呢?杜志雄解释道,“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远超字面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如工农互促,一般人都会想到制造业和农业之间的互相促进。但其中可以做、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从农业角度看,现在的规模化生产、设施农业等,就需要相关高新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农业科技、互联网技术等促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等,同时,还需要新型农业投入品如肥料、农药、种子等生产和研发的不断的系统化进步,以此适应现代农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之需。举例来说,现在绿色种植发展很快,而要满足绿色种植的需要,就要研发出更多减量高效的化肥,低毒高效的农药,如果没有,我们的制造业就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不用说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

过去数十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中,乡村更多成为了为城市提供劳动力、原材料以及销售市场的空间,大量农村的人力、物力资源被抽调到城市。造成的结果是,城市化快速推进,乡村却逐渐凋敝。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的难题,重构城乡关系,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杜志雄说,“尽管城市化还在推进,未来还会有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但城乡之间不应该、也不会仍旧保持着过去输入和被输入的关系。正如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定义的,城乡之间是互补互惠的,而不是输入和被输入的。”

怎样的形态是互补互惠?杜志雄解释说,“互补互惠,就是要发挥城乡之间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各自提供对方无法提供的产品、文化等。城市无法提供的,可以由乡村来提供,比如绿色的生态、乡村的文化,乡村无法提供的,则由城市来生产,比如工业化的产品,农业投入品等。两者之间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互补、工农之间的互促关系,已经在逐渐形成,杜志雄介绍,“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研发和提供适应现代农业的产品,比如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等,基本上已经深入到绝大部分乡村之中,而在过去,他们更多集中在城市。再如农业投入品的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地研发适合新兴农业生产的产品,这些都是好的现象,可以作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参照,在未来,会出现更多类似的现象,最终形成一体,推动整个城乡之间系统性的进步”。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

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二以”到“四位一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