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会 生态旅游的八个标准是什么?

生态旅游的八个标准是什么?

2002年10月21–25日,《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根据《莫霍克协定》的精神,《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八大原则,即:

1. 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

2. 生态旅游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大自然来增进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赞美和享受;

3. 生态旅游代表环境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实践;

4. 生态旅游应该对自然区域的保护作出直接的贡献;

5. 生态旅游应该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6. 生态旅游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释和参与;

7. 生态旅游始终如一地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8. 生态旅游坚持诚信为本、实事求是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

2004年8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生态旅游原则的表述更加具体化,并归纳为以下11个方面:

1、 生态旅游经营者公开承诺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并纳入管理体系,以确保其实施效果;

2、 生态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

3、 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以增进其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赞美;

4、 在生态可持续和了解潜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生态旅游经营方式;

5、 生态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影响环境质量;

6、 生态旅游应该对自然区域的保护作出切实的贡献;

7、 生态旅游应该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8、 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营阶段都必须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敏感;

9、 生态旅游产品应满足或超出游客的期望;

10、 生态旅游向游客提供有关产品的真实准确的信息,使游客对产品有符合实际的期望;

11、 制定行为守则,使生态旅游产品对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并且保证依照制定的行为守则进行经营。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去旅游,而这种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的。不仅如此,旅游还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从理论上讲,生态旅游保护有三个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每个对象的保护都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特殊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界定为,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其中资源环境是资源的物质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利益则是保护的动力。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应坚持以下八项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2、自然环保原则

3、当地农民参与原则

4、环保教育

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

6、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

7、剩润回投原则

8、技术培训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旅游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规律,具体体现在遵循生态容量这一基本规律上。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对其序列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力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旅游资源及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为此旅游规划部门应该根据旅游地的面积、特点和可进人性等条件,精心测算最佳游人容量,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计算一般有三种方法:面积容量法、线路容量法、卡口容量法。旅游管理部门应用经济手段、必要时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调节游客流量,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游客量控制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的旅游,它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该尽可能减少人工雕琢,以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其接待设施要简朴、实用、方便,其外观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当地农民参与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前提,社会效益是最终目的,而经济效益是直接的动力,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地方居民才会自觉地注重生态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既可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让当地农民真正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将直接缓解他们对资源的压力。前,我国许多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者对当地农民利益的考虑往往较少,这就使当地农民对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缺乏动力,一些地方旅游景点和当地农民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如农民制造障碍迫使景点的旅游专线中巴车停运、农民在旅游景点门口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当地村民在景点门口将客源拉到自己家中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等等。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重视当地农民的参与,保障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旅游获得就业、以土地入股利润分成、出售农副产品等利益,同时要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引导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能启迪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如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关于生态环境景观的相应解说、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方便并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等。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教育,包括门票、导游图、导游册上添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对生态旅游者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先学习目的地的有关知识;尊重目的地的文化;避免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通过旅游,提高道德修养。关于环保教育,日本旅游景点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某些景区推出公益旅游,在淡季时以拾景区的垃圾抵扣门票.

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稀缺资源的价值。现有的旅游景点开发许多是投资者自己设计,或基本由投资者出思路,找一些无规划资质、不重品牌信誉的单位编制规划书,造成了低水平旅游开发的现象,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形成了威胁。因此今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现状,由具有旅游规划资质、质量信誉好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规划,旅游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对规划的评审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粗放性开发,避免开发中的破坏,同时还能避免低水平管理所带来的破坏。

6、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

“清洁生产”一词最早源于工业生产,其原意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精心设计,使一个生产流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生产流程的生产原料,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限制向环境中排放废物,使整个生产过程成为一个无污染的“清洁生产”过程。将这一概念引入旅游开发,在宾馆等接待设施的实际运作设计中尽量不向环境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节约资源,即开发中采用“消耗最小”为准则.

7、剩润回投原则

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除了在开发期间对资源保护提出严格的要求外,在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的经济收入中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用于保护和消除因旅游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证其具有永续利用的潜力。除此外,我们可以采取诸如在门票上增加环境保护附加费等措施,为环境保护筹措专项资金。

8、技术培训原则

在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过去我国较注意旅游饭店和旅行社行业的操作培训,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培训份量很轻,甚至没有,没有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的人是难以胜任保护性的生态旅游服务的,今后凡从事生态旅游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