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如何看待中国大陆城市2019年GDP排行?

如何看待中国大陆城市2019年GDP排行?

2020年初,由于疫情原因,2019GDP出的很慢,所以到今天才来总结2019gdp,在这之前很多自媒体都报道分析一轮了,但我个人几乎对这些文章分析判断的看法是基本属于垃圾级。武汉郑州具体数字都不清楚,也不知道瞎排名什么。

再加上第四次经济普查,导致GDP排名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2019GDP统计的特殊性质,首次由国家统一核算,非过去各省各自为战,使得GDP不同于以往。尽管具体核算细节,我们一般人无从掌握。但统一核算带来的结果,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有以下一些背景变化。

1.核算的透明度大大增加,这个透明度,指的是过去网络上的一些无从考证的说法,例如,某省为了保某市,而在省内城市对GDP进行人为调整分配。使得数字不真实。落人口实,虽然一般人无从掌握细节,但从利益和立场出发推断,的确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而统一核算后,我想这个推论应该被消除,因为国家统一核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地方利益带来的混乱,国家没有动机去为某些利益保某市。再强行阴谋论,就实属一厢情愿掩耳盗铃了。

2.核算的准确性增加,我们从四普结果可以看出,对2018年GDP的调整,有微调,有大调,有调增,有调减,基本上不再有溢出,部分省的确还有,但已经不那么严重了,不像以前,各省大部分溢出,少数省每次都不足,例如陕西。说明统一核算后,我们可以认为数据更接近真实。背后更有统一的标准,当然,绝对真实,这永远不可能,毕竟GDP只是统计手段。我们在面对数据的时候,除非出现明显的经验上可以判断的谬误,一般不去对统计的真实性怀疑,那是另一个问题。有些网上的人,就不爱用官方数据,非要自己拿数据。这种一般不予理会。

有以上两个背景,再来看2019年GDP排名。

以上是2019年主要城市GDP排名,这个回答主要讨论这个范围内的城市,为什么到24西安为止,因为第25的烟台只有7653,和第24具有明显的断层,而西安和第19差距只有160亿。差距十分接近。同样这个层次感,也体现在其他城市对比中。虽然不是具有明确定量标准,但层次感还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排十大二十大,那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做法。对于真正想交流的人来说,根本不会去关注,GDP排名不是竞赛,第一比第二拿奖金多,仅仅是个客观反映,分析问题能到10位为止吗?天津和南京一万四总量,差距不到100.亿,谈论前十就把南京忽略掉,不是在搞笑。何况还有人口差异,地理地区差异,所以在我眼里单纯排名次十大二十大,断章取义混淆试听,有害无益。

为什么单独把二产和三产排名列出来,因为到了前24这个层次,经济发展在逐渐从数量粗放,转型质量精细,更加复杂化转变,如果说谈到未来,应该区分一些 细节,当然只到二产的细节还是粗放,但再分析细节既没稿费,我也懒得费神,网络上的文章到此为止就够了。而且社科类过度分析有没有实际作用,也是个未知问题。所以就到这个层次。

那么我们就像数据显示的层次那样,分层来看,因为四普和统一核算的重要性,加上疫情,今年具有转折性和里程碑意义。有必要一个一个的看。谈到具体城市时再加上一些对比。

1. 北京上海,中国南北二帝,其实越顶尖,反而越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占尽优势,地理的,政策的,资金的等等。数据也比较真实的体现了二者的不同,上海是真的牛逼,二产高达10299,硬功深厚,加上金融中心带来的高附加值。全方位没有弱点。

北京二产5715,这部分也就二流水平,但是,首都身份加持,所带来的三产高达三万亿无人能及,虽然有薄弱的地方,但是首都身份无敌,莫与争锋。总体来看,二者互为伯仲,我个人的看法,还是北京更胜一筹,因为二产这种东西,毕竟是人为产物,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瞬息万变,地球上,没有永远的工业强国,工业强市,技术升级的存在,成本的投入,都意味着,工业要想永葆青春,难度是非常大的。上海所以能仰仗的,也只有地缘地理优势。北京首都地位就比较旱涝保收,加上北京的智力水平冠绝全球。未来世界竞争,还得靠北京出头。最后总之一句废话。十四五持续看好北上。

2. 深圳广州重庆,首先重庆,之前我说重庆可到中国前五,现在重庆确实已到中国前五,但重庆非常特殊,原因众所周知,重庆完全是一个省的体量,所以重庆在任何城市排名里其实都尴尬。这个体量在城市排行里,超过深圳都是很现实的,也就是前三。但从现在这个点观察,重庆核心能力是什么状态呢,去过重庆都应该知道,重庆核心能力大概也就15-20名之间的水平。基本在长沙郑州这个档次上。就算是到了第三,我想这个基本现实也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所以对重庆要分清楚GDP排名和真实情况。

而且看经济性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高投入。结果是现在重庆人均居然超过了山东,我不带感情的说一句,这一定是人为干预,且是有倾向性的有违自然天理的。

不管有多少人不爱听。事实是在一群智力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的人群里,一群人占据地理优势,又是平原又是大海,人均GDP居然被又是大山又没有海的另一群人超了。这绝对不可能是自然结果。所以也不可能持续。

未来几年,国家提出建设成渝都市群,这是好事,但很多人把目前内陆唯一成规模的成渝都市群,看作中国第四极,这是非常可笑。我的看法是,成渝都市群不可能成为中国第四极。目前成渝都市群,的确国内目前规模第四的城市群。但是,第四大城市群和中国经济经济第四极。这两者是同一件事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就在于,我上面所说的,西南的经济,是严重依赖外援的,自然情况下,没有任何干预,西南怎么汇聚全国性资源呢?靠人为干预,能干预成第四极吗?从历史上看,也从没有这个先例成为中国一极,外来干预本身效果就是的是双面的,可以在基础很差的时候,给与投入拉起经济,但外来这两个字,还代表了持续性问题。重庆十几年固投全国第一,能永远持续吗?减少的那一天,会是什么情况呢?事实上也有别的地方当过固投全国第一,例如天津。当他不是全国固投第一时,是什么状态呢。

说要达到第四极,首先当然要定义什么是第四极,我们可以参考前三极,京津冀,长三,珠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这三者作为相当大范围的资源窗口,持续不断的发生经济交换,结果就是给国家提供财政盈余,所谓财政支柱,也就是必须是经济第四极。那么成渝城市群有哪里和他们相似呢。可惜的是除了人口规模以外,其他,我实在看不到任何相似点。别说让成渝成为财政盈余,给别的地方转移支付,就把转移支付给他的减少点,恐怕扶贫任务都完不成了。。。。成渝都市群未来会有盈余的一天吗?恕我才疏学浅,五十年内我看不到希望。再远今天就没讨论的必要了。这种基本面,是什么陆海新通道之类的优化类政策无能为力的。有人也许会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首先同意没错,但我认为这已经在用动态发展眼光看了。

重庆总体来说,城市排名掩盖了他突兀的体量,实际重庆实际城市发展中规中矩。并且,山城的一些缺陷很难改变。到了前十这个层面,人为干预的边际效应也会不断倾向于递减,所以,十四五看线性增长比较合理。给个好的预期,到第四吧。

广深,典型的暴发户崛起超过老大哥,这么多年,深圳背后站着北京爸爸,脸上写满了无敌,看数据,一万多二产,一万六三产。广州就渐渐有点力不从心,二产6454。虽然可以傲视群雄,但在顶尖高手里,就差了那么一招。不过广州真的仅限于此吗?我看并不是,广州现状区划也是和西咸一样有问题的,被拆分了佛山,佛山面积太小,没太大空间,而高度发达掩盖了这个问题,几乎同城的发达基础设施,使得广州综合实力并不是数据看起来的被深圳超过了。如果综合来看,广佛也是十分接近北上级别,可惜,岭南天高皇帝远,不要胡思乱想了。好好闷声发大财是合适的。而且一个重大变化是,大湾区建设似乎深圳的核心性已经超过广州了,十四五预期可能被重庆挤到到第五。

深圳我挑不出小问题,科教文卫也许是,但旁边广州不远,基本能满足需要,而且地理,政策,经济没什么问题。深圳二产体量大,质量高,人口年轻。唯一一个缺陷是,地盘太小。目前已经没地方了。房价高的离谱,根本不值这个价,北京上海由于管控严格,溢价都溢出到深圳去了。同样的价格如果北上深不加限制条件,我想大部分人肯定不会首选深圳的,关于地盘这个问题实在不可预测,也许十年后东莞和深圳合并。谁敢说绝对不可能呢。十四五就稳定在第三吧。

3. 苏州,前十唯一的地级市,奇高的数据,看似单独占据一层,但从性质上,苏州其实和无锡,佛山,泉州,东莞,南通。这几个兄弟是一个队伍的,共同的特点是,奇高的二产,为本区域核心城市做纯打工打出一片天,但时代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得不下这个判断,这些城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尽管现在还有惯性还在行驶,但强弩之末,十四五,苏州很难保持在这个位置了,也许不会掉出前十,但也仅能维持住下滑速度不要那么快罢了。而无锡佛山泉州东莞南通,基本就是24到18之间的替补,也许会有出头的一两个,但总体趋势总归是下滑。或许应该说,他们在改开大潮中崛起的几十年,也只是历史的小插曲。这里本不属于他们。最终长跑还是要看综合实力,各大省会终归回归本位。

4. 成都,成都二线GDP第一稳定很久了,基本在二线这个层次属于比较全面,一直挺顺风,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有空间有潜力,本来如果四普没事,就没什么说的。但这次四普却出现了大变化,二产从2018的6516.19,直接被砍到了5244,由于天津被砍的太狠,把风头都抢光了,实际第二名砍二产就是成都,这个数字是成都2016年的二产GDP,如正常增加,成都2019二产应接近6800左右。里外里一刀砍了4年。十三五白干了。另一方面,三产直接调增2000左右,18年8303.99,19年直接高达11155,令人窒息的操作。表面上看,成都数字风平浪静的正常增长到17000,实际上内部,成都是仅次于天津的变化者,这么多主要城市四普结果,没有这么奇葩调整的。这种变化使得对成都平稳这俩字的判断不那么可靠了,现在我很难完全乐观成都在十四五的表现,也许真的只是统计方法变化,也许要不是呢?成都在未来五年的表现,从过去的确定,这次要打个存疑了。二线城市靠三产撑,两个字,呵呵。

武汉,首先祝贺抗疫成功,19年武汉的数字,看起来就比较符合标准,二三产比例合适,四普二产可能调减800左右,三产调增1000不到,虽然幅度也不小,,但还算不太离谱,2019武汉二产从不如成都到大幅反超成都,三产从微弱落后到大幅落后,这比较符合我们一般人的直觉了,成都比武汉多500多万人,符合三产领先的现状,原来一个层次反而奇怪,好象500万人不吃饭似的。

由于2020年的特殊情况,武汉数据无法预测,总体来说。我觉得2年后恢复正常,今年可能跌出前十。武汉是个标准的二线标杆。反而没有可说的,一个词,中庸。

5 杭州,其实很多东西值得说,但这里我到想说说Gdp之外的事情,杭州,实际掌握了一些首都才有的能力。

城市综合实力,杭州是不如南京的,但杭州有两大外挂。第一,旁边有世界第一港宁波港,第二,就是我说杭州具备了一些首都才有的能力,就是阿里及阿里系公司。宁波港保证了杭州的物质资源交换,而阿里系,保证了杭州的软件提升,阿里极其资本系列,已经掌握了几乎全国的和部分世界的,商业媒体资金大数据,这在过去,只有国家权力能够做到。这东西威力之大,我在这里不能够多说,不是有那么一个笑话吗?美国大选谁当选,义务小老板说了算,法国黄马甲乱不乱,义务小老板全掌握。点到为止,知乎你懂的。而且这东西前二十,只有北上深杭有,总之,依靠这两点,我看好杭州继续往上。尽管体量上杭州不是国中,人口还太少。另外这里我说一句,题外话,很多省份提出理直气壮做大省会。例如河南江苏山东,而浙江没提出。但我个人认为,这三省的目的无法达到。理由后面说。而浙江,是有条件支撑杭州独大起来的。所以这里也可以加一点潜力分。

十四五继续前进,有希望挤下武汉。

6天津南京。天津的四普我都看笑了。说实话,这没法分析,分析不了。就用我在天津问题下的回答说吧。

个人看法天津真正的问题是,三产没起来。因为天津二产仍然没有掉队。还是5000亿级别,怎么反而被鄙视药丸呢。除非二产不是主角了。天津除了关停环保用力过猛以外,没有大力发展规划三产。才是今天导致药丸的声音较大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背后也许有很复杂的原因。这就不好说了。

如果治不了这个病,那药丸不奇怪。如果能治了三产。那还有希望重回原位。天津用不着对二产有什么特殊照顾。更不用谈主观放弃。只要不过分压制,地理位置决定了二产必然会聚集。这是二产敏感的成本因素自然导致。不要以为是什么人为因素。
主要是要在北京的旁边拉起三产,这是个特别大的挑战。我看天津管理者也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意愿去推动。这才是天津的悲哀。天津要文化历史也没,要设计创意也没。出名的是曲艺。市民文化。
我看天津真的要好好搞搞直播,抖音,视频,带货。按理说天津市民文化搞笑幽默非常适合。可是现在基本没啥影响力。

至于固投天津长期固投第一第二。和重庆交替轮换,可见天津下去多少资源,这些资源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存量已经足够大了。去年负增长固投,今年又大幅增长13%。还是拉不起来。
天津本身不该是苏州这种类型,如果天津变成苏州这种类型,是堕落,不是进步。天津要在盘活存量上动动脑子了。
直辖市这个身份对天津真的双刃剑。说实话虽然我不认为天津 。但是不太看好今后几年的表现。能稳住算不错的。武汉估计回掉出前十把它托进去。但几年内天津恐怕不看好。

滨海的打造的确很失败。都是受了上个十年二十年对城市认知混乱的的影响。把摊大饼作为一个反面对象去批判。很多城市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多有西方经济城市规划思维的恶劣影响。片面人为打造什么多核心。不可理喻。
个人坚决反对人为多中心发展,应该大力支持摊大饼式建设。
滨海新区建新城最远不该距离老城区超过二十里,现在整了五十里,人为分散了力量,没有利用资源的乘数效应。等于一加一小于二。浦东新区也是以陆家嘴为核心紧挨着浦西外滩。如浦东不以陆家嘴为几基础,直接到距离浦西外滩也是五十里地去造新的。估计和滨海一样是个失败。
现在想让滨海和主城之间填满。让城建从笨拙的哑铃式变成网状。不知何年何月。一百年我看都够呛。

本来天津十大就完了,但是第十一的南京,和第十只差100不到。强行切掉,只要前十,基本是媒体的文盲做法,所以南京还是要放在这一档说。以后也许9-12都是一档了。就得说前十二了。

南京,实力很强,但在江浙沪谁让他离海远呢,地缘优势相对没了。但同时南京也是航运长江最后一个300WTEU的码头,过了南京,长江的航运价值就严重下降了,所以武汉重庆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领先物流数据。江苏提出做大南京,我恐怕只能口惠而实不至,因为这不以你主观决定,所有高占比的省会,都是自然地理的因素。大平原去人为做大中心,可能有一定比例提高,但是想达到高占比,恐怕很难很难。因为这和自然背道而驰。这也是我不看好郑州南京济南在提高首位度上的前景的原因,例如济南,很多人说,合并了莱芜,济南大了。我个人看法,合并莱芜,恐怕是做大济南计划失败的表现,是种补偿。而不是成功。就像西安咸阳,咸阳居然以前建议陕西拆分西安,和商洛合并。真实可笑可恶可恨。如果被实现了,难道能说,做大西安成功了,恰恰相反,这是一败涂地。所以我不看好非自然地理因素的首位度提高政策,难度很大。南京,十四五可能替换到天津。但是也再难前进了。以后可能还是就稳在10或11的定位吧。

4.19日更

南京以后,就是另一个世界了,我们会突然发现,这后面的各位,多多少少都具有明显的缺陷,而且位置非常不牢靠,说谁上谁下都是很可能的,显然,城市等级之分确实是存在的。

由于这种特性,这后面的城市讲起来很容易打脸。因为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但也更有看点。

7 宁波青岛无锡,这其中无锡之前在苏州里提到,和苏州一个类型,其实细分起来,无锡和苏州也有一点不同,无锡比苏州更多小老板,相当多的制造业链条上的民营企业,无锡人曾经似乎很为此骄傲。但毕竟时过境迁,现在无锡也走到这种关头,技术升级的成本,供给侧改革等等压力也都开始显露了。几乎拿不到什么zz支持,十四五看来地位很难保证了,滑多少就不好说,还有疫情的影响。我认为被郑州长沙取代是比较正常的。就在和青岛的对比中恐怕也是要落后的。无锡这类完全依赖二产的宿命,想维持地位的唯一希望就在技术转型升级的成败上了。但它资金和政策,一个优势都没有。只能看衰了。

宁波青岛,说实在的,这俩实在是上天给饭吃,两大港口,背靠上亿人口的区域。只要中国这个大船还在前进,这种大港口,且财政独立,且有一定zz地位的特殊城市,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俩在这个位置稳定多少年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他们的地位全靠同行衬托,十五年前我记得青岛就13,14名,现在还是。而他身边的,成都武汉曾经下去又上来,沈阳哈尔滨早已看不见。所以。未来我依然认位这俩会在这个档次,为什么他们上不去,缺乏人口和zz文化支撑,为什么下不去,因为有地利,和一定的人口文化支撑。但又不是核心。唯一特殊的,就是相对位置,虽然看好这俩稳定,但郑州长沙恐怕会超过他们,总体位次下滑一点。

8.郑州长沙,今年这俩数据出的特别慢,此文主要就是等这俩,特别是等郑州,长沙说实话我关注度一直不是很高,长沙缺乏一种特殊代表性。虽然很高的数据,还有3个985,科教文卫样样行,但周边眼光都被武汉吸引光了,导致长沙最终仅仅成为了一个数据标识,湖南人口也非常多,可是长沙常常被人质疑有水,特别是四普下来,等于19年仅仅净增500亿,二产2017年4998,2019年4333。令人失笑。未来几年长沙的位置非常存疑,正面因素是,长沙综合较强,和珠三联系也比较紧密。负面因素是长沙在未来的工业升级布局种没有特别先进的产业布局,工业机械是他绝对核心。机械这个东西固然重要,但比较传统,强支撑性,弱领导性。未来新兴产业竞争长沙不占优势。

好的预期是十四五仍然是和青岛宁波纠缠在一起。很可能被郑州拉开一点,鉴于12–16这几个名次差距最高和最低只有400,1w差400,位置已经几乎没有意义。但鉴于长沙湖南中心和省会的地位。估计十四五还是一个纠缠状态,也就是哪个位置都有可能。

郑州,郑州和西安其实是12到24的最重点城市,在这个档次的唯二国中,郑州是少数四普中调增的省会,按照这个趋势,很多人看好郑州继续往上,但是,就像长沙一样,12.到16这个档次,差距只有400。排名意义真的不是很大。很多人觉得郑州会一直向前,我不反对,但上限目前看,基本就是12了。很难冲破这个界限,郑州的主要支柱产业,粮食加工,基本的工业品材料,生物制药,汽车,手机相关和空调。这些东西也不具备突破性。特别是富士康,郑州成也富士康,但最大的不稳定也是富士康,它占据太高的比例,

特别是富士康代表一种内涵,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东亚为他打工,甘心用低级劳动换取低级利益。在这个产业链中,完全体现了欧美的布局,这种状态,中国低级发展时,具有快速增长的动力,但是和目前中国要抢占高端的精神是格格不入,富士康几十万人就业,进出口几乎是郑州80%,直接间接创造GDP,没法估算,但比例绝对不低。这导致它的话语权过大,郑州最大的不幸是,它还没法摆脱这种局面。现在的中美局面,未来世界大势,都是负面预期居多。不过看的正面一点,国产也可以利用富士康,就算它走了,byd之类的也可以直接接手。所以富士康是郑州很不稳定的因素。

郑州的前进势头,如今也处在一个关卡。2019虽然四普调增看似增加了1400.但其实当年数据非常不好。固投不知什么理由大幅下降。

统计公报原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9%。

这是非常不妙的数据,24个城市,只有特别少数的例如西安。暴跌,但西安那是有特殊原因,这两年陕西局面,翻翻报道就知道有多爆炸,西安2018年11月开始,到2019年9月,基本上啥也干不了。郑州,完全没有任何不良因素报道出来,反而换了风评上佳的人。不知道为何也是这样结果,我个人有一定看法,怕被删答案就不说了。总之,河南关系到哪位,和那位互为什么立场。明白的应该有点感觉。

但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郑州。这是一个优点和缺陷都十分明显的城市,它的优点让他具有动力,缺点让它充满不确定性。这和长沙的什么都好,什么都不顶尖相比,反而更有话题性,在12到24.中,和西安是最有希望和看点的。

9 佛山泉州,这俩看似单独成为一档,但是其实和南通东莞没什么本质区别,就是数量区别,在这个表单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产业就是依靠便利的地理条件支撑工厂刷起的二产GDP。这四家以后的位置,就得让位于后面那四家了。趋势就是佛山泉州东莞南通基本就是20以外预期。

十四五也许还不至于,但这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这里佛山和泉州确实有点东西,佛山在珠三角,产业升级虽然轮不到它主导,但是它可以喝汤。泉州位置也很好,可能有部分wanwan地利带来的红利。

南通东莞,带到这里讲吧。一样类似的预期,你去查看他们统计局的资料,就发现这几个高度同质化。排序说实话真不好排,甚至可能和那几个省会搅在一起。总之大概档次就是这样了。

10 济南福州合肥西安

这四个差距是如此接近,单纯看数据没有什么意思了。我想说说影响他们的关键因素,性质上的东西。数据不过是表象。

济南,济南是喊出做大省会,又明确进行了实际行动的一个,河南,江苏都在喊,不包括陕西,陕西装看不见,只有西安在自己喊。但河南和江苏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行动。所以济南的行为就很有标志性,我们看到济南合并了莱芜,数据似乎是上来了。但是,我个人表示不满意。

从影响现在城市格局的明清传承看,莱芜和济南关系并不紧密。原因也很明显隔着山,莱芜属于泰安府。济南府拥有黄河对岸大面积的平原。

现在看看济南市,建成区被黄河牢牢拦在河南,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空间,如果真的真心做大省会,应该跨过黄河,在广阔的平原去大有作为。结果呢,跨越大山合并了莱芜。虽然的确加大了济南的数据,但是和济南的互动在哪里?未来济南怎么处理产业布局。怎么让莱芜成为济南的增长点?莱芜的确有一定空间,但是效率呢。要重新给这里投入多少资源才能打造好一块飞地?对济南整体发展有何好处呢?

南京武汉,跨长江都可以一个区划,济南被窄窄的黄河拦住?非自然之理,纯人为因素。至于背后的思想,就不得而知了,从得利来说,我看除了维持了耕地红线,济南山东谁也没得利。上图看看就知道。

放着传统济南府一部分的德州不合并,跨山合并莱芜。

我也无话可说,毕竟不是当事人,不知道这背后经历了什么。总之济南合并莱芜,做大省会,这个行为,不说失败,绝对不能算成功。济南的GDP不会因为合并莱芜变成1+1>2。地理上互动太难,效率太低。只是机械的做大了济南的总量。我真的为山东惋惜。都说江苏是散装苏联。其实,山东才是个散装山东,山东鲁西的地理,有欧罗巴的神韵。注定一盘散沙。如果这次合并的是德州。济南取得大量无阻碍平原。地形有点类似法国,假以时日,济南一定能超过青岛进军到前15。可惜,这么一来,我很遗憾的完全不看好济南因为合并而获得多大前途了。

福州合肥,这次有点异军突起,不显山不露水,依靠四普大量调增。可以说是四普最大的受益者。福州从数据上看。没什么特色,比较匹配的二三产数值,加上省会地位,唯一有点看点是台海关系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个也没法研究。福州的工业主要是工业材料,显示器电视,服装等。看起来也很一般。福州和泉州,未来能否易位就要看二者的产业层次了。目前泉州二产大幅领先,但是随着三产时代的到来,福州的省会地位可能会有一定优势。不过福建还有个厦门。占据了大量本该集中在省会的服务业类型。例如金融法律文化等等。分散了福州的力量。所以福州后期看来还是平稳为主,估计十四五还是会纠缠到这个层次。

合肥,很多人最近在吹,我想劝他们冷静冷静。仔细看看合肥的性质,长三角人口大省省会,发展基础原来很薄弱,经过最近十几年工业的转移承接,加上三分巢湖的区划动作。成就了合肥上升最快省会的名声,不过到了前二十这个位置,恐怕在往上就不那么容易了。

从19年合肥数据看,还是相当顺利,各种数据非常良好,工业投资加大,支柱产业布局发展都很顺利。但合肥的问题是,距离南京太近,安徽一大部分人,都跑到南京去了。所以如何整合省内资源还是个问题。安徽还得努力加把劲集中力量在合肥身上,十四五目前看19年数据,可能会非常顺利,很可能冲到17,18去。

西安,西安2018年,前20屁股还没坐热,又被四普和19年给推下去了。很多人又开始冷嘲热讽,网络上这些城市话题大部分人真的只求蹭优越感,其实根本不关心城市是怎么回事。众所周知的原因,2018年11月开始,西安就进入了一个休克状态,在肃杀的环境下,基本干不了什么了,再加上2019年整6个月没火车头。固定资产投资暴跌到负数。所以,最终能有这个数字其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都比较满意。

这里要特别提出一点,很多人,张口闭口就是西安工业薄弱,云云。的确过去如此。然而,

西安的二产已经到了3100,这个数字,虽然不高。但也绝对不不能算低,2015年西安二产是2100,武汉是5000。2019武汉是6000。这个比例显然在持续缩小中。

另外很多人用合肥做例子,说到合肥就是工业强市,结果二产数字和西安一个档次。所以到底是强是弱,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凭印象张口就来。

西安是12名以外,最有潜力的黑马。这个不确定性,其它城市不具备。

原因是到了这个地步,民间合并咸阳的呼声越来越大,真理越辩越明。我想西安沦落到20名这个层次,咸阳被分裂出去是最根本本质的原因。具体我不想深入说,免得知乎找事。西咸合并才是历史上,西安这两个字代表的真实含义。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怪就怪在,所有的内陆大区中心,全复了该有的形态,只有西安被砍掉了60%。彻底废了。

很多人,拿出区划面积说事,西安面积1.4w平方公里,说不小,这类人根本不是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看看西安地形。60%的秦岭。人口建成区已经逼近极限。

其他城市早的在1983年大调整时就走完了这一步,晚的在过去二十年也走到了这步,只有西安这个隐患,快四十年了没有修复错误。未来,西安的一大看点就是合并咸阳,恢复历史上该有的体量。

但由于这个属于未知数,目前看在不合并咸阳的前提下,十四五西安和合肥应该到17,18的位置比较合理。

以上基本就是2019的状态,未来由于历史走到了中美较劲的关头,很多事情都变数极大,大部分城市的状态其实很不稳定。所以此文所说也只是个人看法。

总体上看,四普暴露出很多问题,北方仍然在不温不火,南方省份随着人口和投资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就连西南内陆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了。经过四普暴露出问题,未来可能政策会有调整,特别是黄河经济带和一带一路都有比较好的前景,但是,如果北方仍然要承担农业安全的任务。而并不得到更多的补偿,这个拉大的趋势是还会增加的,只有部分明星城市能持续前进。不知国家未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