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 英国治理城市病的特点有哪些?

英国治理城市病的特点有哪些?

一、英国治理城市病的特点有哪些?

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一共有以下六个突出特征:

1人口膨胀 

2、交通拥堵

 3、环境污染 

4、餐厨垃圾带给大从群体的危害 

5、城市就业困难 

6、城市住房短缺等。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也是城市化的先驱。近代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涌现出疾病肆虐、卫生恶化、住房奇缺、环境污染、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从19世纪中叶起,一场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

二、大城市病的表现及弊端?

人口膨胀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例如,19世纪末前后,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业竞争激烈,工人处境艰难;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又如拉美地区,在20世纪中叶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后,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出现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速度的“过度城市化”(或称为“超前城市化”)。“

交通拥堵

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政府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14.3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表现有哪些?四种表现?

1:人口向城市集中,乡村转变为城市,此为城市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

2:郊区城市化:部分城市人口向城市近郊流动,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此现象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较为普遍

3:逆城市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城市中心开始出现交通拥挤、犯罪率升高等问题,因此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流动,市中心则出现衰退,即“城市空心化”。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此现象

。逆城市化还会造成城市人口的“钟摆式”移动,比如伦敦老城区里白天的人口可达一百多万,而夜间则只剩十几万

4:。再城市化:政府和其它社会机构开始针对出现逆城市化的城市采取整治措施,使人口重新向市区回流。目前再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城市中。

四、社会治理的性质主要表现?

社会治理的特征如下:

1、架构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社会事业平台建设、社会事务治理、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社会利益共享的过程中,呈现出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立体多维、多元互补的新局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将形成发展合力,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时间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的新型社会治理,是基于当前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现状的科学抉择。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合作共治、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是应对社会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保障治理主体平等权利、确保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3、空间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开展的波澜壮阔的社会治理新举措。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环境复杂等因素,各地区各部门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4、创新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社会治理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推动治理数据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碍,确保治理过程隐私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5、秩序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各治理主体相互关系、资源优化与互动方式的有序化,实现动态、和谐、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公众积极性,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也是秩序的基础性保障。

加强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既要以法治思维审视社会问题,构建科学正义的制度体系;又要用法治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还要以法治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

6、功能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是多元主体共建社会治理平台、共治社会治理事务、共享社会治理成果的载体。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功能。

应着力构建社会共治机制,包括平等协商对话机制、社会利益均衡整合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等内容。同时,还需要从不同层面测量和评价社会治理效能,使之成为制定和调整治理政策、改进治理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7、资源维度: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从加强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取措施,综合施策,形成合力。这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

也是信息、数据、网络等新形态资源培育的重要平台。同时,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治理专业化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保障制度,健全各类激励机制。

五、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元朝的历史一般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从此这个王朝称为元朝,成吉思汗被尊称为元朝的太祖皇帝。

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元者,大之至也”。“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意就是大,“大之至也”,也就是最大。忽必烈之所以取这个国号,就是为了表明他自己统治的国家是规模最大的国家。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比较短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它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六、农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意义?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的“基石”位置,决定了乡村治理对于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同样,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治理,因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七、电大简述数据治理的含义及其目标?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组织中涉及数据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为。数据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数据的价值,数据治理非常必要,是企业实现数字战略的基础,它是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制度、流程、工具。关于数据治理的含义及其目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文章中展开。

数据治理的含义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组织中涉及数据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为。由企业数据治理部门发起并推行,关于如何制定和实施针对整个企业内部数据的商业应用和技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流程。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给出的定义: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

国际数据治理研究所(DGI)给出的定义:数据治理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信息相关的过程来实现决策权和职责分工的系统,这些过程按照达成共识的模型来执行,该模型描述了谁(Who)能根据什么信息,在什么时间(When)和情况(Where)下,用什么方法(How),采取什么行动(What)。

数据治理的目标

数据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数据的价值,数据治理非常必要,是企业实现数字战略的基础,它是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制度、流程、工具。

数据治理的目的在于确保数据的质量,可用性,可集成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随着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政府、企业的数据量得到爆炸性增长。据相关报道,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有望达到8000E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1%,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打通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做好数据治理,挖掘数据价值,更好地利用数据已经成为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以前海数据城市经济大脑为例,通过已有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全面、直观的感知城市经济和城市运行管理状态。对于城区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大问题按专项领域进行专题分析,通过搭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准确地进行预警和预判,为城市管理的精准施政提供决策分析,为城市治理的科学高效和协同治理打下基础,全面实现一屏感知全局。赋能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决策。

八、兰花的黄斑病怎么治理?

兰花叶片上有不规则黄斑、叶肉组织坏死而凹陷:病毒病又称“巴拉斯”所致。

产生叶斑病的主要症状是,叶面出现黄色或褐色小圆点,以后斑点颜色逐渐加深,斑痕溃烂面积逐步扩大,以致将叶片或整株烂掉。叶斑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施用没有发酵好的肥料。使病菌在盆土中大量繁殖。

二是盆土长期不换,陈土中存在致病细菌。

三是所换新土较生没有充分发酵。在盆中二次发酵。

四是肥料氮、磷、钾不平衡,特别是少钾肥或施肥时肥料直妆接触根部所致。个别叶片发生锈斑,往是因为肥料直接接触某一肉质根或某一肉质根机械挫伤所致。

九、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四水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基础设施研发与建造、房地产开发及进出口业务的公司,1996年11月21日在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4年8月8日,四水集团收到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四水集团一系列违规问题被披露出来。

(1)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四水集团监事刘某同时担任F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刘某的配偶李某担任H贸易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12年度,四水集团与F公司关联交易总金额6 712万元,与H贸易公司的关联交易总金额87 306万元;2013年度,四水集团与H贸易公司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为215 395万元。这些关联交易均超过3 000万元且超过四水集团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这些交易属于应当在年报中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但是,四水集团均未在这两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上述重大关联交易。

(2)违规在关联公司间进行频繁的资金拆借,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四水集团无视证监会关于禁止上市公司之间资金相互拆借的有关规定,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向关联公司H贸易公司、F公司拆借和垫付资金6笔,共27 250万元。

(3)通过派发高额工资等方式变相占用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四水集团近年来效益很不佳,连续多年没有分红,公司股价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2011 ~2013年,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公司高管人数分别为17名、19名和16名,合计从公司领走1 317万元、 1436万元和1447万元薪酬,均超过同期四水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水平。

(4)连续多年向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购房借款。截止2013年12月31日,四水集团向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购房借款金额达到610万元。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公司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的相关规定。

(5)利用上市公司信用为关联公司进行大量违规担保。四水集团2011〜2014年为公司高管所属的公司提供担保的金额分别为0.91亿元、5.2亿元、5.6亿元、7.7亿元。公司管理层将四水集团当作融资工具,为自己所属公司解决资金需求。一旦这些巨额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四水集团就必须承担起还款的责任。

四水集团管理层频繁的违规行为,导致四水集团的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公司 2011 ~2014年的经营状况不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出现连续大额亏损的状况。公司连续多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且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差无几,财务风险很大。四水集团的每股收益连续多年走低,远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反映四水集团股东的获利水平很低。

依据“三大公司治理问题”,简要分析四水集团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类型与主 要表现。

十、社会治理的性质主要表现为?

社会治理的特征如下:

1、架构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社会事业平台建设、社会事务治理、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社会利益共享的过程中,呈现出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立体多维、多元互补的新局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将形成发展合力,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时间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的新型社会治理,是基于当前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现状的科学抉择。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合作共治、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是应对社会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保障治理主体平等权利、确保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3、空间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开展的波澜壮阔的社会治理新举措。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环境复杂等因素,各地区各部门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4、创新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社会治理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推动治理数据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碍,确保治理过程隐私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5、秩序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各治理主体相互关系、资源优化与互动方式的有序化,实现动态、和谐、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公众积极性,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也是秩序的基础性保障。

加强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既要以法治思维审视社会问题,构建科学正义的制度体系;又要用法治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还要以法治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

6、功能维度: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是多元主体共建社会治理平台、共治社会治理事务、共享社会治理成果的载体。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功能。

应着力构建社会共治机制,包括平等协商对话机制、社会利益均衡整合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等内容。同时,还需要从不同层面测量和评价社会治理效能,使之成为制定和调整治理政策、改进治理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7、资源维度: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从加强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取措施,综合施策,形成合力。这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

也是信息、数据、网络等新形态资源培育的重要平台。同时,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治理专业化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保障制度,健全各类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