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要闻和时政要闻的区别?

要闻和时政要闻的区别?

一、要闻和时政要闻的区别?

    要闻和时政要闻在新闻报道中有不同的含义和范畴:

1. 要闻:要闻通常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具有较高关注度和重要性的新闻事件。它们可能涉及各个领域,如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但并不限于政治领域。要闻通常关注的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事项,可以是国内外的热点事件、突发事件、重大政策发布、重要人物动态等。

2.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特指与政治相关的新闻事件。它主要关注国家政府的决策、治理、外交、法律等方面的新闻。时政要闻通常报道政府的最新政策、高层领导人的活动、政治形势分析等内容。时政要闻是关于国家政治运作和行政决策的重要资讯,对国家发展和公民生活都有直接影响。

总结而言,要闻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各个领域的重要新闻,而时政要闻则是要闻中特指与政治相关的新闻,聚焦于国家政治层面的重要动态和决策。

二、三湘指哪三湘?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但是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不过还有一种本人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 江,属于珠江水系。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才有了漓湘合流之说。故用“ 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三、“三湘”指的是哪“三湘”?

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境内水系比较发达,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省内河网密布,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既然三湘泛指湖南,那么,湖南的百姓就可以称三湘儿女了

四、三湘是哪三湘?

“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这三湘。

“三湘”得名是因为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

五、要闻怎么写?

一、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1、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2、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3、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六、三湘是哪指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七、三湘大地是哪三湘?

关于三湘的说法有三种:

1、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2、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3、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扩展资料: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

八、三湘原是指哪三湘?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

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

九、“三湘大地”指的是哪三湘?

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境内水系比较发达,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省内河网密布,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既然三湘泛指湖南,那么,湖南的百姓就可以称三湘儿女了

十、三湘是指哪三湘?

“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