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道 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区别?

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区别?

一、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区别?

功利主义

又称功用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是由英国的边沁创立,密尔完善的。其核心观点是把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快乐和痛苦,把道德标准归结为功利。主张个人利益的满足是保证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手段。

功利主义学派一般都较赞成社会变革,认为收益从夫人转向穷人是增进整个社会富丽达额,而且他们也提供政治权利和个人自由,反对家长或干预,声称这种干预阻碍生产发展。然而,功利主义指关心能获得多少利益,而不介意公正分配、尊重个人美德、保障自由以及个人诚实。

功利主义还歪曲了合理的道德判断,只主张利益而忽视义务。这就使它具有利己的性质。

道德主义

亦称“主德说”或“伦理主义”。以道德为至高无上的一种伦理学说。该学说认为世界和人类之生存完全以道德为目的,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为最上,故极重道德之修养。

二、行动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的区别?

行为功利主义亦称行动功利主义,是指现代西方一种主张直接以行为效果来确定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理论。 规则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的一支,其学说认为,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 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区别

1、行为功利主义把行为理解为个别的行为直接以行为结果判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2、规则功利主义则把行为理解为行为的类,它不以每一特殊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而是以某一普遍行为的结果作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3、行动功利主义者认为,行为的全部后果是决定该行为正当与否的唯一的与全部的标准,只要能造成最大的好结果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4、规则功利主义者则认为,这种观点把全部道德责任问题都变成了对行为结果的算计,这至少部分地曲解了道德判断的性质。

三、功利主义者的道德标准是?

功利主义道德观

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指将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观点。代表人物有边沁、穆勒等。作为概念,功利主义一词是穆勒提出来的。但作为伦理思想,却渊源于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政治学说,甚至可追溯到 17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说。19 世纪,英国的边沁提出功利原则。他认为,行为的动机是快乐和痛苦,道德的标准是功利;“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合”。

穆勒继承和论证边沁的功利原则,要求不但区分快乐的量,而且区分快乐的质,认为“一个不满足的人要比作为一头满足的猪要好些”,只有精神上的宁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出这种思想的错误时,肯定它“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是主张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功利主义。

四、功利主义道德理论正确的理解?

道德观

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指将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观点。代表人物有边沁、穆勒等。作为概念,功利主义一词是穆勒提出来的。但作为伦理思想,却渊源于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政治学说,甚至可追溯到 17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说。19 世纪,英国的边沁提出功利原则。他认为,行为的动机是快乐和痛苦,道德的标准是功利;“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合”。

五、功利主义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

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核心观点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乐总体上超过痛苦。对边沁而言,正当的行为就是任何使功利最大化的行为。他所说的“功利”,意指任何能够产生快乐或幸福,并阻止痛苦或苦难的东西。

他进一步指出,立法者的立法行为同样取决于功利主义原则。根据“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边沁所提倡的功利主义是对快乐和幸福的追求,功利主义的最高道德原则是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说:“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

六、5 儒家功利主义指什么?什么叫功利主义?

儒家功利主义是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利思想。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道义论倾向。重义轻利的思想从孔子开始,经过孟子到汉代的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那发展到极致。但是,这并非说明在中国文化的演进史上就没有功利观。在先秦时期,墨子就明确地指出道德不能离开利益而存在,离开了利益,道德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他主张义利的统一。汉代司马迁认为人们本着利益原则从事社会交往是合理的,并且指出经济上自足富强与政治上、人格上独立自主是相联系的。南宋叶适非常深刻地指出,老百姓之所以听命于上而上所以能制其命者,以利之所在。因此,不能片面的认为中国无功利主义。

以儒家思想为例:《论语》一书总共一万五千余言。通观全书,始终贯穿一个十分明确的思想:教人处理好“利”与“义”的相互关系,即处理好利益和道德的相互关系。这正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任何社会和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总有一个基本的关系,这是任何人都不可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论语》书中所阐发的诸多观点,旨在教人以“义”(即以“道德”)制“利”(即“利益”),用“义”这种“道德”作为制衡“利益”的工具,以便将人们对利益追求的这种强烈欲望,牢牢地控制在社会整体利益所允许的范围之中,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续运行及其健康发展。由此看来,那种以“子罕言利”作为根据,断定孔子与先秦儒家是只重“义”,排斥“利”的。这是与孔子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实际相悖的、不科学的结论。《论语》书中,孔子和他的众弟子,对“义”与“利”的相互关系进行过多次讨论和辩论,也有多次正面的阐述,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孔子和先秦儒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所坚持的以“义”制“利”的基本主张和坚定立场。

现代功利主义是指:

功利主义,或称功用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说或伦理学派,是指将功利当做道德标准的思想理论。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其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通常,功利主义被理解为唯利主义,实际上,这只是功利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极端形态。功利主义讲求物质利益,但是并不否定、排斥精神价值。19 世纪英国的穆勒明确地提出“功利主义”的概念,针对人们对功利主义的误解,穆勒特别指出:“功利主义以幸福为标准规定行为之正当,

并非指行为者自己的幸福,而是指一切相关的人们的幸福。功利主义要求人在他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之间做到严格的公平”,即功利主义者认为社会政策应该保护所有人的利益,而不只是上层阶级的利益,当不同人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主张最佳选择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做法。由此可见,片面的把功利主义理解为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把功利主义贴上“资本主义”标签的说法也完全是一种污蔑。在儒家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情况下,功利主义具有明显的从属性质,有时甚至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行,功利主义被重新认识,并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和践行。

七、什么是功利主义?

又名“功用主义”、“功效主义”。广义的功利主义指一切以行为的最终结果为标准判断行为优劣的主张。参见“功利”。

狭义的功利主义指的是19世纪英国边沁、密尔等人阐述的学说。边沁提出了“功利原则”,认为痛苦与快乐是人类的两大主宰,求乐避苦是一切人的本性,是人一切行为的始因和目的。任何行为,只要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快乐和利益就都是有益的。

八、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有哪些区别?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中国,战国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宋代思想家叶适和陈亮主张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惟言功利和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

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九、什么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

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

十、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核心有用性是指?

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指将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观点。代表人物有边沁、穆勒等。作为概念,功利主义一词是穆勒提出来的。但作为伦理思想,却渊源于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政治学说,甚至可追溯到 17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说。19 世纪,英国的边沁提出功利原则。他认为,行为的动机是快乐和痛苦,道德的标准是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