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道 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一、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心理学名词。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首先,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从空间上看,感觉所反映的事物,是人的感官直接触及的范围;从时间上看,感觉所反映的对象是此时此刻正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而不是过去或将来的事物。

其次,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且任何一种感觉都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文学是作家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生活图画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并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感。其根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生活并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感。那么形象的涵义与特点是什么?

“形象”这个词,一般有两种用法,从修辞学的角度说,凡是语言具有鲜明、具体、生动的表现力,就可以说语言的形象性强,或者说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指语言文字的具体生动,而是指作家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社会生活图画。因此,更确切地说,文学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而创造出来的,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生动、真实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

文学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把握:(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文学作品是按照事物个别的实际存在着的那种具体形态来反映生活的。生活中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因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文学作品抓住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可感的特征,把它生动地描绘出来。因此,具体生动的可感的性质就成为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只有具备这个特征才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给人具体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如果只是写出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生活图画,那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因此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着的活生生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声音笑貌,言谈举止,风度气质和思想情感。总之,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具有高尔基所说的那种“惊人的浮雕般的描写”,作家“刻划的形象巧妙到这样的程度,你会感觉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体的存在;他仿佛站在你的面前,你想用手指去触摸他。”写人状物要栩栩如生,叙事抒情历历在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真实性,文学形象的这种具体、生动、可感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的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是文学形象外在的、感性方面的特点;同时,文学形象也反映了生活的客观内容。这些形成文学形象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文学形象既然是实际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又必须带着作家的主观因素。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绘 ,来表现他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表现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一般说来,文学形象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与客观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统一物。成功的文学形象不但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再现,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的本质意义作出揭示。审美意识和情趣是形成文学形象的重要主观因素。而美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能够使人愉悦和欣赏的形象。优秀的作品应该创造出美的形象,给人以美感享受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就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经过作家的提炼、集中和创造,以具体、生动、可感的形式,饱和着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而再现于作品中的具有美学意义的生活图画。通过形象反映生活的面貌和本质,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基本特征。

三、人们经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映了思维的什么品质?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无论是人和事都会给遇到他的人传递某些这样那样的信息,而每个人察觉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反应因接受者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和认知层次而产生不同的认识。大多数人对于各种信息都做表面现象处理,对于事物的本质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无法察觉,要么体会不到。总之,有太多的人终其一生都困在现象中,从未理解到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理性思维能力,它绝不是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经验”,而是敏锐的思维能力。人们拥有一颗心和一个大脑,这两样东西具有无比强大的能力,学会运用它们的人将使自己具备异乎寻常的心智。然而,如果人们不去关心自己心和脑,并不去锻炼自己与生俱来的这两样无价之宝,那么人们就会丧失心智。变成无脑又无心的愚蠢之人。

心与脑的绝佳组合,会使人具备多样的思维能力,它会以最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接收到的来自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它会使一个人在生活中,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下,让自己的思维在理性和感性、抽象和具象的不同方式中采取恰当的、平衡的抉择。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只有感性思维,没有理性思维。或者说一生只关注自己可怜的感情,对事物的道理漠不关心。被感情困住的人拥有的只能是一生的悲苦,原因就在于困住你的不是可以让你感到欣慰的真感情,而是你无法摆脱的虚情假意。这样的人生怎能不是一团乱麻,怎不令人可怜。

老人们经常会以经验丰富自居,也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认为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提高,社会经验的积累即会对事物有比年轻人多的、深的认识。其实,这是人们思想境界的误区。经验固然可贵,可是对经验主义的推崇使得人们收获的是衰老,失去的是对事物本质探索中需要的创造力,损失的是一个人思想的朝气蓬勃和年轻的纯真活力。一个人就算到了风烛残年也应该拥有一颗年轻人的心,只有这样他的一生才是阳光的一生。如果一个人只有经验,他没有什么可以让年轻人去借鉴的,只有不但看破世间百态,而且和年轻人一样的具备活力,才会对他人具有感染力。想一想:谁愿意接受一个古板刻薄的说教之人终日讲解自己的人生体会呢~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或是老年人,都应该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思维能力就是要懂得分析和理解,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索其本质。一个感性的人只会让感情驾驭自己,而不能让自己驾驭感情,这既是一种幼稚和无知的认知层次。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善于驾驭感情的,他们不会让感情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我还记得年轻时我是怎样的一个具有超强意志力的人,我能在撕心裂肺的情况下,克制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手抚摸着自己的心,让自己在表面上看不出异样的表现。经过那撕心裂肺的考验,我就知道自己不但是可以用理性战胜自己的人,更是一个意志力强过他人的人。我这样的人不会受别人的蛊惑和控制,只会走自己的路。

大家都应该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要让自己的感性占据自己的内心,那样是幼稚的,人生是失败的。当人们掌握了理性思维能力,下一步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样人们的心智就会趋于成熟,这时人们就会看到事物表面下隐藏的本质了。看到了本质,真理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了。那才是人生的成功和人生的境界。

四、小满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小满节气特点:温度升高,降雨增多。南方进入炎炎夏日,而北方气温逐渐和南方持平。小满节气风俗:一是吃苦菜;二是抢水与祭车神;三是祭蚕神诞辰;四是端菜上桌;五是枪水。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五、人脑的反映与镜子的反应有什么本质特征?

1.人脑的反映是主动的,思辨的,服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进一步,人脑的反映是为了改造被反映物。

2.镜子的反映是被动的,机械的,服从物理光学规律的,没有目的性。

3.镜子从各个方面都非常真实反应了你自己,但是镜子中的你是反向的,也就是说别人看你的样子和镜子中的样子是反掉的。

六、人们对戏剧的欣赏反映了什么?

作为艺术形式的 戏剧,吸引观众观赏和体验,而且观众所体验到的正是日常生活中所提练出来的生活精华,而戏剧里的故事,却是对生活提炼后不同形式的再现。

戏剧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是一个人能够与别人分享关于人之所以为人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

可以这么说,已有数千年历史的戏剧的魅力至今仍然不可替代。

七、任何艺术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

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八、门锁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门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应该引起警觉的现象。

《门锁》从一开始就非常引人入胜。而且前部分的剧情非常紧凑,也相当惊悚,尤其是音乐的恐惧、惊悚感渲染的非常到位。胆小的人估计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再配合幽暗的夜色场景,恐惧的眼神,表演得都非常传神。

白百何的表演把一个独居女性的胆小、懦弱、忍让、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以身作则反映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什么?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什么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所以要为人师表,因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赋有指导学生的职责,要指导学生就要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做出表率,本身就是教师这个职责的要求。

十、什么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看法?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受一定社会的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又受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51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